青川鱼又称鲐鱼,含有较多组胺酸,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会形成大量的组胺,组胺中毒潜伏期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小时。
形态特征
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颌等长,各具一行细牙,犁骨和跨骨有牙、体被细小圆鳞,体背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体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有不规则的深蓝色虫蚀纹、腹部白而略带黄色、背鳍2个相距较远,第一背鳍鳍棘9-10根,第二背鳍和臀鳍相对,其后方上下各有5个小鳍;尾鳍深叉形、基部两侧有两个隆起脊;胸鳍浅黑色,臀鳍浅粉红色,其他各鳍为淡黄色。
产地、产季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近海均产之。主要有海洋岛、连青石、大沙及沙外等渔场,渔期一般春汛为4~7月份;秋讯为9~12月份。南海沿海全年都可捕捞。
经济价值
为我国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之一。此种鱼类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鱼肉每百克含蛋白质214克、脂肪74克,肉质坚实,除鲜食外还可晒制和做罐头,其肝可提炼鱼肝油。
马鲛鱼 学名:蓝点马鲛鱼 拉丁名:Scomberomorus niphonius 俗名:清川鱼、鲅鱼、竹鲛
生态特征
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最大个体长可达1米、重4.5千克以上。尾柄细,每侧有3个隆起脊,以中央脊长而且最高、头长大于体高、口大,稍倾斜,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呈不规则的波浪状、体侧中央有黑色圆形斑花背鳍2个,第一背鳍长,有19~20个鳍棘,第二背鳍较短,背鳍和臀鳍之后各有8~9个小鳍;胸鳍、腹鳍短小无硬棘,尾鳍大,深叉形。
产地、产季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主要渔场有舟山、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每年的4~6月份为春汛,7~10月份为秋汛,5~6月份为旺季。
青川鱼又称鲐鱼,有青皮红肉的特点。当鱼体不新鲜时,就会产生一种组氨酸的过敏物质引起食用者中毒。
图片: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F6%D8%D3%E3&in=20&cl=2&cm=1&sc=0&lm=-1&pn=19&r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