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肇事逃逸被拘留15天请问15天从拘留所回来后还会被抓吗?

2024-12-25 21:15:2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驾驶车辆逃逸后被执行了拘留15天的强制措施后,那么对于此次逃逸的行为已经履行完了执法权利和义务。对于因肇事而发生的相关损失,则有可能涉及到赔偿等问题,因为逃逸等肇事者一般来说,除非能够证明对方存在过错,否则肇事者是要承担全责的,而且保险公司拒赔。这部分损失赔付需要及时赔付,否则也可能涉及其他处罚。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交管部门会有专门力量来制定和管理并实施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当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当交管部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交通肇事逃逸嫌疑人后,会按照原范围撤销通报并通过缉查布控系统撤销布控。当抓获肇事逃逸者之后,会根据相应的处罚来执行。因此,驾驶车辆逃逸后被执行了拘留15天的强制措施后,那么对于此次逃逸的行为已经履行完了执法权利和义务。对于因肇事而发生的相关损失,则有可能涉及到赔偿等问题,因为逃逸等肇事者一般来说,除非能够证明对方存在过错,否则肇事者是要承担全责的,而且保险公司拒赔。这部分损失赔付需要及时赔付,否则也可能涉及其他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第四十四条 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侦破线索。发出协查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告时,应当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实、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情况、特征及逃逸方向等有关情况。 第四十五条 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布置堵截或者排查。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嫌疑车辆的,应当予以扣留,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者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
  第四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交通肇事逃逸嫌疑人后,应当按原范围撤销协查通报,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撤销布控。
  第四十七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侦办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期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受害人及其家属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询问案件侦办情况的,除依法不应当公开的内容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告知并做好记录。

回答2:

  肇事逃逸被拘留,执行完毕后 ,是否被抓要看具体的案情和受害人的伤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回答3:

1、看对方鉴定后,受伤到什么程度,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如果只是一般的轻伤,那还好些,赔点钱基本就不会被判刑了。3、小朋友,有问题,可以继续提哦~

回答4:

酒驾撞伤人,拘留时间取决于拘留的性质。如果属于刑事拘留最长拘留37天,如果行政拘留最长是15天。 伤情达到重伤以上且驾车人负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的,涉嫌交通肇事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达不到上述标准的,属于一般交通事故,会面临吊销驾照、拘留处罚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回答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第三条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