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预试验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025-01-04 05:08:2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研究生在开题前,或者我们准备进行一个新的研究题目和申请基金前,一般都需要进行预试验。我最近发现,有不少研究生甚至一些导师对预试验都存在一定误解,有的不重视预试验,有的认为预试验就是全部试验的压缩版,这些都是不了解预试验的一些具体体现。那么到底什么是预试验,预试验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设计预试验,就需要我们这些老家伙唠叨几句,以帮助大家在这个。
所谓预试验,就是在正式开展试验之前,按照研究设计的方案做一个小样本的试验,但是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得出什么结论,而是为了摸索条件,看试验是否可行。这个是网络上的定义,但我认为这个定义提出了预试验重要作用,就是能在进行正式实验前确定课题的可行性,但没有给出具有的操作原则,有误导的嫌疑,而且这个定义只是预试验的一种,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比较可行,但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研究,如对一些药物学疾病机制等方面的试验,就不一定是好的描述。我下面主要结合一些具体实例来谈谈如何开展预试验的原则。如有不同看法,希望提出来讨论交流。
预试验的第一原则,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应该选择关键性试验,关键性试验是能对你提出的假说产生最重要的支撑作用。设想一下,你获得这个关键数据就意味着你将来试验成功达到80%,你会怎么激动,因此第一原则也可以说是激动原则。例如我们在进行氢气治疗脑缺血治疗效果的试验中,我们把脑梗死体积作为判断效果的最重要依据,也把这个试验作为预试验,当学生确定了这个发现时,我们当时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有了新的发现,后来的实验只不过是为围绕这个的丰富和再确认而已。
预试验的第二原则,经济原则。如果一个试验很难实现,作为预试验就不太理想,无论困难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经费层面,难实现的试验都不适合作为预试验。例如,我们把自噬作为说明氢气治疗脑缺血效果的评价指标,但自噬的研究方法有许多,例如可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也可以用荧光组织化学来标记重要蛋白。在选择预试验的时候,我们一般选择采用组织化学方法作为预试验内容。主要考虑到相对比较实惠便宜。值得庆幸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越是经典的试验越是便宜,而越能说明问题。例如判断药物效果很多情况下采用常规的HE染色就是一个非常便宜而且可靠的硬指标。
预试验的第三原则,灵活性原则。选择什么试验为预试验,最好是结合本实验室的条件和积累,例如要判断某一个蛋白分子是否有改变,可以用基因表达水平、可以用蛋白含量、也可以用该蛋白的活性来表示,如果本实验室已经建立了其中一种条件,就拿来直接使用,虽然不一定符合前面两个原则,但这样更容易实现,而且有更容易获得熟悉试验方法老师帮助、取得的结果可靠性、分析数据的客观性和更多相关既往试验结果作可参考等优点。
在充分考虑的前提下再着手试验总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原则,就是先动脑再动手原则。不同的研究类型和目的对设计预试验要求是不同的,研究生在开展预试验前,也要认真分析课题进行仔细设计。

回答2:

1尽量采用专属性强的检出试剂,多选择几种检出试剂
2尽量将不同类型的成分分离,必要时配合色谱预试
3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采用极性递增的提取方法制备供试液
4检出时,作对照试验或空白试验
5根据植物形态特征和供试液制备方法,分析判断某部位中可能含有的类型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