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代高士任永,字君业,西汉末、东汉初人,生卒年待考。他是进入宜宾史书的第一个名人。史籍记载,他家居“犍为郡僰道县”,即现在的宜宾境内。他自幼聪慧,博古通今,长于历数,名扬益州。他“算日月行道所历,计气朔早晚之数”。能推断天时气节,计算日月运行,通晓年代历法。用现代话说,他是位天文学、气象学专家。
王莽篡汉时,有意征诏他出山为官,但任永不问世事,佯装罹患青光眼,拒不出仕,甚至见儿子溺死井中,也见而不言,证明自己“眼瞎”。东汉建武元年(25年),原蜀郡被改称导江后之卒正(郡守)公孙述在益州自称“白帝”,建立割据政权“大成”后,也累次下令让其出山,但任永终未应命。至建武十二年(36年)公孙述败亡,益州统一于东汉,任永始开口云:“世适平,目即清”。汉光武帝下诏征用任永,但其年事已高,不久就病死了。刘秀感其节义,遂称任永故里戎州为“士大夫之郡”——任永以自己的行动,表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
2.宋代进士廖致平(?——?) 廖致平,名琮,家居现宜宾县普安乡,在牛口庄另有别墅。于嘉祐二年与东坡兄弟同科高中进士,官至朝议大夫。未五十而致仕归。其父廖翰是位传奇人物——即旧州塔的实际捐建者、黄庭坚文《南园遁翁廖君墓志铭》中的遁翁。其人仁爱有道,有放赈饥民、不忍杀牛、资助学子的行动。廖致平就这样蒙祖上余荫,上承家学,多所成就。黄庭坚谪戎期间,他正好“丁父忧”在家守孝。于是,作为师友,便常与山谷游宴,既作本地导游,也能相互受益,也算孝中寻乐吧。
3.宋代龙图阁学士程公许。宜宾县越溪河因其风景形胜,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在越溪河边,一个叫莲塘坝的地方曾是原归顺县城所在地。与其隔河相望者,便是在宜宾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蟠龙书院”。这个书院不仅制造了程氏“一门三进士”的辉煌,也衍生了尹氏“一门二尚书”的奇迹。
宜宾史志是这样记载的:程公许,生卒年不详。字季与,一字希颖,别号沧州先生,叙州宣化登龙里人。南宋嘉定四年进士,历官温江县尉、崇宁知县、施州通判、湖州知州、秘书少监、中书舍人,进龙图学士,官至刑部尚书。程不避权贵,好进谏,曾斥当朝大臣有货赂、兴缮、遂谏臣、开边衅行为。由于刚正廉明,因此激怒当权者,屡遭排挤。其为文,才气磅礴,惜多散失。有《尘缶集》、《内外奏议》、《奉常拟谥》、《金革讲义》、《掖垣徼奏》行世,《全宋词》收其《念奴娇•晓凉散策》、《沁园春•万里飘萍》、《水调歌头•驼褐倚禅榻》。程氏三兄弟晚年均隐居于越溪,讲学于蟠龙书院,死后葬于书院前。明代四川著名学者、状元杨慎曾写诗《赞三程与蟠龙书院》:
一门三进士,兄弟一龙图。
越溪水莹彻,蟠龙吐灵光。
4.明代鸿儒周洪谟(1420—1491) 在《明史•列传第七十二•周洪谟传》里,用了近千字对周洪谟进行描述。翻检其他史籍,我们知道了五百年前的周洪谟。
周洪谟,字尧弼,号箐斋,又号南皋子。叙州府长宁县(今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人,是宜宾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科举拔尖人才。祖居资阳,南宋绍兴年间迁居长宁,曾祖为长宁县学训导,祖父为河间县训导,父亲周永隆为长阳县训导,人称“世儒周氏”。周洪谟中进士高科后,仕宦显达,著述丰富,名动朝野。明朝人邱濬在《周公(洪谟)墓志铭》中称:蜀中“国朝以来,既居显位,有文名,而又深于经术者,一人而已。”
周洪谟不仅是进士高科,朝廷显官,也曾竭力尽智稳定蜀中。尤其对川南蛮夷,建议设宣抚使“以夷制夷”,非常奏效。其一生著述甚丰,可惜只有《疑辨录》和《箐斋读书录》两种流传至今。在周洪谟的散存诗文中,有不少家乡题材的作品,其诗如《雪山天下高》、《瞿唐天下险》、《巫山天下秀》、《眉山天下秀》等,“峨眉天下秀”的首位提出者就是周洪谟。其文如《翠屏山书院碑记》、《重修佛来山西明禅寺记》、《黄太史祠堂记》、《长宁泰山庙记》等文,或已被挖掘利用,或犹存高阁不为人知。
弘治元年(1488年),周洪谟上疏告老远乡。弘治四年(1491)年二月病逝,终年72岁。消息传到朝廷,明孝宗遣四川布政使何监渝致祭,赐谥号曰“文安”。
5.明代忠义之士尹伸(?——1632) 宜宾史籍是这样记载的:“尹伸,字子求,四川宜宾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授承天府推官。屡迁南京兵部郎中、西安知府、陕西提学副使、苏松兵备参政、河南右布政使,并起太常卿。他为人清廉强直,不事权贵,凡三任,皆投劾去。天启(1621-1628年)时,起故官,分守贵州威清道。时贵阳之围刚解,巡抚王三善将兵轻入,尹伸力劝以持重,弗听。三善中伏被杀,伸突围而出,被夺职官,令戴罪办“贼”。后因战功,免戴罪,降一秩视事。崇祯五年(1632年),因有才能,负名望,遂任河南右布政使。到任不到三个月,因农民起义军风行河南,尹伸以失御流贼,罢归。后,张献忠攻陷叙州,尹伸逃匿山中,搜得之,准备押往成都给以官职,伸骂不肯行。贼重其名,不杀。至井研,骂益厉,遂攒杀之。福王时,起太常卿,伸已先死。”《明史•卷295列传第183忠义7》存传,褒意有加。
相传,尹伸被张献忠抓获后,誓死不降,终被“五马分尸”。可是,他的头部与四肢分开后,仍怒目圆睁,破口大骂。张之将士恐怖万分。于是,尹伸贴身侍卫乘夜将其头偷走,运回越溪安葬。因尸骨不全,众人十分苦恼。正在这时,无数蚂蚁成群结队衔来细沙,为尹伸塑身,终成全尸,入土为安。
其一子一女,也为宜宾争光,为史籍添彩。其子尹长庚幼承家学,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考中进士后,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官至吏部尚书。
其女尹纽兰,则是宜宾历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位著名女诗人,与后来清代末年的陈卓仙,即新儒学大师唐君毅之母,双星闪烁,不让须眉。河南的琴台古径,传颂的就是尹纽兰与富顺解元刘晋夫妻的千古佳话。
6.清代字妖包弼臣(1831-1919) 包汝谐,字弼臣,晚号谷叟,南溪县人。出身于书香之家,幼承家学,聪慧用功。20岁时,被四川学政何绍基誉为“叙州三杰”之一。21岁入廪生(即秀才),35岁中举。25岁时随叔父包欣芳到北京谋求深造,得识李文田、孙毓文等,深受影响。五次公车上书,均报罢归。官历盐源训导、邛州学政、资州学政。
7.教育总长傅增湘(1872——1949) 傅增湘,字润沅,复字沅叔,别号双鉴楼主人,晚年又号藏园老人、藏园居士。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藏书家、书法家。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诞生于江安县城。幼即随父出川求学,后得功名。1898年,傅增湘被选为翰林院庶士,其时年方27岁。官历翰林院编修、直隶提学使,以及三届教育总长。
立身教育的傅增湘非常关注中国教育,精心致力于教育的普及和完善,他曾先后创办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傅增湘著有《藏园群书经眼录》、《藏园群书题记》、《双鉴楼善本书目》等学术专著,共藏有古籍20余万卷。计有宋刊本100余种3400多卷,金元刊本60种3500余卷。在30余年的校勘工作中龘,共校书16000余卷,并撰有题跋500余篇。其校勘之广、数量之多、内容之富,古今罕见。
8.新儒学大家唐君毅(1909-1978年) 唐君毅,宜宾县普安乡周坝人,哲学家、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1934年起在南京中央大学、无锡江南大学、广州华侨大学任教。1949年6月移居香港,后与钱穆在港联合创办新亚书院,任教务长及哲学系主任。1974年以讲座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并继任新亚研究所负责人。一生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在亚洲及国际上均有较大影响。
汉代高士任永(?——?) ,字君业,西汉末、东汉初人,生卒年待考。他是进入宜宾史书的第一个名人。史籍记载,他家居“犍为郡僰道县”,即现在的宜宾境内。他自幼聪慧,博古通今,长于历数,名扬益州。他“算日月行道所历,计气朔早晚之数”。能推断天时气节,计算日月运行,通晓年代历法。
宋代进士廖致平(?——?),名琮,家居现宜宾县普安乡,在牛口庄另有别墅。于嘉祐二年与东坡兄弟同科高中进士,官至朝议大夫。未五十而致仕归。其父廖翰是位传奇人物——即旧州塔的实际捐建者、黄庭坚文《南园遁翁廖君墓志铭》中的遁翁。其人仁爱有道,有放赈饥民、不忍杀牛、资助学子的行动。廖致平就这样蒙祖上余荫,上承家学,多所成就。
宋代龙图阁学士程公许(?——?)字季与,一字希颖,别号沧州先生,叙州宣化登龙里人。南宋嘉定四年进士,历官温江县尉、崇宁知县、施州通判、湖州知州、秘书少监、中书舍人,进龙图学士,官至刑部尚书。程不避权贵,好进谏,曾斥当朝大臣有货赂、兴缮、遂谏臣、开边衅行为。由于刚正廉明,因此激怒当权者,屡遭排挤。其为文,才气磅礴,惜多散失。
明代鸿儒周洪谟(1420—1491)字尧弼,号箐斋,又号南皋子。叙州府长宁县(今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人,是宜宾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科举拔尖人才。祖居资阳,南宋绍兴年间迁居长宁,曾祖为长宁县学训导,祖父为河间县训导,父亲周永隆为长阳县训导,人称“世儒周氏”。周洪谟中进士高科后,仕宦显达,著述丰富,名动朝野。周洪谟不仅是进士高科,朝廷显官,也曾竭力尽智稳定蜀中。尤其对川南蛮夷,建议设宣抚使“以夷制夷”,非常奏效。其一生著述甚丰,可惜只有《疑辨录》和《箐斋读书录》两种流传至今。弘治元年(1488年),周洪谟上疏告老远乡。弘治四年(1491)年二月病逝,终年72岁。消息传到朝廷,明孝宗遣四川布政使何监渝致祭,赐谥号曰“文安”。
明代忠义之士尹伸(?——1632)字子求,四川宜宾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授承天府推官。屡迁南京兵部郎中、西安知府、陕西提学副使、苏松兵备参政、河南右布政使,并起太常卿。他为人清廉强直,不事权贵,凡三任,皆投劾去。崇祯五年(1632年),因有才能,负名望,遂任河南右布政使。到任不到三个月,因农民起义军风行河南,尹伸以失御流贼,罢归。后,张献忠攻陷叙州,尹伸逃匿山中,搜得之,准备押往成都给以官职,伸骂不肯行。贼重其名,不杀。至井研,骂益厉,遂攒杀之。福王时,起太常卿,伸已先死。
清代字妖包弼臣(1831-1919)包汝谐,字弼臣,晚号谷叟,南溪县人。出身于书香之家,幼承家学,聪慧用功。20岁时,被四川学政何绍基誉为“叙州三杰”之一。21岁入廪生(即秀才),35岁中举。25岁时随叔父包欣芳到北京谋求深造,得识李文田、孙毓文等,深受影响。五次公车上书,均报罢归。官历盐源训导、邛州学政、资州学政。他是清代一个孜孜以求的学子、有口皆碑的学政、独树一帜的书家,也是一位亦诗亦画的文人、四川碑学的开山鼻祖。
教育总长傅增湘(1872——1949)字润沅,复字沅叔,别号双鉴楼主人,晚年又号藏园老人、藏园居士。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藏书家、书法家。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诞生于江安县城。幼即随父出川求学,后得功名。1898年,傅增湘被选为翰林院庶士,其时年方27岁。官历翰林院编修、直隶提学使,以及三届教育总长。
新儒学大家唐君毅(1909-1978年)宜宾县普安乡周坝人,哲学家、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1934年起在南京中央大学、无锡江南大学、广州华侨大学任教。1949年6月移居香港,后与钱穆在港联合创办新亚书院,任教务长及哲学系主任。1974年以讲座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并继任新亚研究所负责人。一生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在亚洲及国际上均有较大影响。
新文化先驱阳翰笙(1902-1993年)高县罗场镇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文艺界的卓越领导人,当代剧作家。1946年在上海负责筹建上海联华影视、昆仑影业公司,冲破重重困难,拍摄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等优秀影片,还创作了电影剧本《三毛流浪记》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
谢奉琦(1884~1908年)同盟会会员,民族革命烈士。
邓子均(1876~1959年)被称为“五粮液传人”。
刘华(1899~1925年)革命烈士,五卅运动著名领导人,宜宾县泥溪镇人。
郑佑之(1891~1931年)革命烈士
李硕勋(1903~1931年)革命烈士。
余泽鸿(1903~1935年)革命烈士。
赵一曼(1905~1936年)革命烈士。抗日民族女英雄,宜宾县白花镇人。
唐君毅(1909~1978年)哲学家,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
候光炯(1905~1996年)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文湘(1900~1996年)柑橘专家。“中国夏橙之父”。
王彦家(1900~1930)革命烈士。
樊一蘅
樊一蘅(1573~1651)字君带。四川宜宾县人。明万历进士,崇祯王年(1630年),迁榆林兵备参议,抗拒李自成义军,有斩获,进按察使。
崇恢十二年招右金都御史,代郑崇俭巡抚宁夏。十六年冬,“用荐起兵部右侍郎,总督川陕军务,道阻,命不达。”不久,南明王朝建立于南京,樊在川节制兵力约20余万,与张献忠部进行抗争,战线上起嘉定(今乐山),下至偷、涪,延及成都。简阳、贵州、遵义,凡大小数十余战,为历史上川南最大战事之一。清军占领川南,樊亦病死。
江子能
江子能(1881~1976)名永龄,字钟杰。四川宜宾县人。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早年参加同盟会。积极投身四川保路运动。倾向革命。1925年在上海经恽代英介绍入共产党,同年回宜以国民党四川省党部特派员身份参加宜宾县党部成立大会。
1926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秘书长。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去上海,与党失去联系。后以同盟会员身份,在何南确山、新蔡县任县长,曾因放走共产党员被革职。抗战中,对革命多有贡献,曾资助20余名青年去延安。1945年参加民盟,任光华大学教授。50年代初,任成华大学副校长,后任四川财经学院创院长、民盟四川省委员会委员及民盟成都市委主任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等职。
刘华
刘华(1899~1925)革命烈土。五卅运动的著名领导人。原名炽荣。字剑华。四川宜宾县人。出生佃农家庭。少对在家乡读小学,后以家贫辍学。15岁在成都、乐山等地当税务员、茶馆堂倌等,不久又在四川暂编陆军第五师当兵。
1920年经人介绍到上海中华书局印刷所当给图制版学徒。1923年到上海大学附中部学习,常去听蔡和森、恽代英、邓中夏等讲课,同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附中团支部书记,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4月任上海大学平民义务学校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秋,被党派往沪西开展工人运动。继任沪西工友俱乐部秘书。为便于工作。刘进入日商内外棉株式会社坊第七厂当勤杂工,与工人打成一片,数月内发展了包括工人骨干分子顾正红在内的俱乐部会员近千人。
1925年1月刘当选为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委员。2月,内外棉第八厂日本领班,无理殴打女工,群情激愤,刘趁机组织近万名纺织工人罢工集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同时决定扩大罢工规模.成立内外棉纱厂联合工会,刘任委员长,直接组织领导4万多工人的罢工斗争,终于取得了初步胜利。5月,日本资本家反扑,解雇工人,顾正红带头抗议遭枪杀。刘与李立三决定继续组织罢工并举行隆重大会。刘任大会总指挥。30日对率领工人、学生等上街演讲、宣传,横遭镇压。敌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罢工、罢市、罢课进入高潮。31日晚成立上海总工会,刘被选为副委员长。他一直站在斗争前列,与工人群众生死与共.终于积劳成疾。9月,淞沪戒严司公部查封了总工会和工友俱乐部.通辑李立三、刘华二人,刘则暂寄刘少奇家中。11月29日,刘被巡捕房密谋逮捕,12月17日,英勇就义于上海南市。
唐君毅
唐君毅(1909~1978)哲学家,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原名伯毅。四川宜宾县人。幼年就读于重庆联中,1925年赴北京,先入中俄大学,继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7年再转南京中央大学哲学系,1932年毕业,回成都任中学教员。
1934年受聘于中央大学,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44年升任教授和哲学系主任。1947年去无锡任江南大学教授兼教务长。次年秋,重返中央大学执教。1949年应广州华侨大学之聘,与钱穆同往教学。同年6月移居香港。后与钱穆、张丕介等在港联合创办新亚书院,任教务长及哲学系主任。
1974年后以讲座教授由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并继任新亚研究所负责人。唐居港29年,出访多次,足迹遍于亚、欧、美主要国家,多被邀请讲学。专著有20余部,学术论文数百篇。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原论》、《道德自我之建立》、《人生之体验》、《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论文集》、《爱情之福音》、《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孔子与人格世界》、《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等书。其中《道德自我之建立》曾在40年代获当时教育部学术奖,《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更受到西方学者的高度评价。
赵景深
赵景深(1902~1985)民间文学家、戏曲学家。字旭初,曾用卜朦胧、冷眼、邹啸等笔名。四川宜宾县赵场(今宜宾市)人。
幼时住天津姑母家,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后考入天津棉业专门学校。曾为《益世报》编过《新知识》副刊,后经郑振锋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5年就教于上海大学,1927年任开明书店编辑,继又主编《文学周报》,译出《契河夫短篇杰作选》,并自编出版《中国文学小史》。1930年起,赵先后担任北新书局总编辑、安徽学院中文系主任,并长期担任复旦大学教授。一生出版著作约百卷,近千万字。主要著作有:《中国小说丛考》、《民间文学丛谈》、《宋元戏文本事》、《元人杂剧辑选》、《元人杂剧钩沉》、《元明南戏考略》、拥清曲谈》、《读曲小记》、《中国戏曲初考》、《小说戏曲新考》、《曲论新探》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戏曲评介人联谊会主席、中国通俗文学会会长、中国戏曲研究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员等职。
陈林
陈林(1902~1990)首任中共宜宾地委书记、专员公署专员、宜宾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和宜宾军分区政委。原名陈思隆、陈前农,化名张树生、陈伯明。四川宜宾县人。
1919年考入成都华阳中学,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1925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旋加入共青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闸北部委组织部长。1926年返宜宾,任国民党左派县党部常务委员。宣传部长和中共宜宾特别支部书记,组织发动了“反仇油”和“抗烟苗捐”运动。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后到涪陵,在郭汝栋部做党的工作。继又接组织指示,赴南昌参加起义,因中途受阻,乃转赴广东找到起义部队,后经吴玉章安排在连队当文书。同年10月,被派到莫斯科高等射击学校后转步兵学校学习,曾任校党支部书记。1930年回国,又调芜湖,任中共皖南特委恃派员及广德、郎溪、宣城县委书记。
1931年,转赴上海公共汽车公司工作,担任党支部书记,发展党员,建立“赤色工会”,成绩出色。1932年被捕。1937年获释后赴延安。1938年后,先后担任延安保安教导营政委、保安政治部副主任、延安联防军区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医务大学政委等职。1945年调东北,任东北军区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后又调东北财经委员会任党务处长。
1949年进军西南,首任中共宜宾地委书记、兼宜宾专员公署专员,同时兼任宜宾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和首任宜宾军分区政委。1950年,调任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委员、党组成员。川南人民法院院长、川南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等职。1952年,调中央统战部任处长、副秘书长,后任中央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在新时期中,还担任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顾问等职。
曾任总政治部秘书长的孙炳文孙炳文,字浚明,1885年(清光绪11年)出生于四川省南溪县的城郊魏家山。有兄弟姐妹十一人,孙炳文排行第九。父步蟾,务农为业,家贫寒,生计艰难,常求助于亲友。他有个富绅之家的姐夫为富不仁,偶有求助,辄遭拒斥。孙炳文屡受其辱,因而对之深恶痛绝,并由此对贫富不均的封建社会萌发出不满情绪。文坛泰斗阳翰笙追求真理 投身革命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著名革命作家阳翰笙,1902年11月2日(农历十月初八)出生于四川省高县罗场镇。原姓欧阳,名本义,又名欧阳继修,阳翰笙是他的主要笔名。曾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余泽鸿余泽鸿,字世恩,名晓野、因心。1903年2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长宁县梅硐乡。余泽鸿的父亲余淑皋,有田地30余亩,家境宽裕,为人勤朴。其叔余春凯,是长宁县教育界名流,思想进步,倾向革命。余泽鸿少年时代受其影响颇深。余泽鸿少时聪明、勇敢,勤奋好学,秉性正直、刚强,在私塾馆读书时,反对封建礼教制度。一次,见到老师余永隆打、骂学生,他立即据理抗议。哲学大师唐君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宾,山川秀美,物产富饶,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以“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理想之人文主义的代表”、“现代新儒家的一代宗师”、“文化意识宇宙中之巨人”而享誉海内外学林的唐君毅先生,即是这方沃土毓出的一位学界泰斗。唐君毅,1909年1月17日(即农历戊申年腊月26日)生于四川省宜宾县普安乡周坝村水槽头故居。祖籍广东五华(古之嘉应州长乐县,今属梅县)的客家,15世祖宗禧公始由粤迁川南宜宾(清康熙年间),初为人佣工,后业农置田产于宜宾县城柏(树)溪镇金沙江对面之普安乡周坝,自其曾祖父东山先生始尊儒读书,遂成书香。其祖父树寅公,就塾读书,习八股文,未及冠而病殁。祖母卢氏,苦节一生,1920年谢世于成都,后移枢葬于宜宾故里。川南农民运动领袖郑佑之郑佑之,字自申,化名尤痴、张裕如、张荣山、张止民。四川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川南党组织的创建人,农民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的开拓者,四川党内卓越的领导人,享有“卡尔”、“马克思”、“农王”的美称。1891年3月13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古罗乡一个封建地主家庭。5岁接受启蒙教育,天资聪颖,11岁读完家藏各类书籍上百册,通晓诗文,被乡人誉为“秀才”。曾在荣县五显庙、自贡珍珠寺就读。15岁考入宜宾县高级小学,成绩特好,提前升入叙府联中(现宜宾市一中)。这两所学校的教员,大都有民主主义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有同盟会员在学生中宣传反帝反清思想,鼓动革命。郑佑之在这里受到良师薰陶,为他后来投身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联中毕业后,考入成都四川高等农业学校,选学蒙藏语言文字,立志开发边疆。他勤奋好学,入学不久就撰写出《养蚕新论》等有价值的论文。曾任红七军军长的张锡龙张锡龙,红军高级指挥员。宜宾叙联中学、重庆中法大学、武汉黄埔军校留下了他的革命斗争史迹,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被我党送到苏联学习。曾任红十三军参谋长,红七军军长,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等职。他的丰功伟绩将永留青史。 战斗英雄陈绍光一九三八年农历五月初三中午,宜宾县高洞乡(今属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绍光村)牛角咀一户农民家里,一个婴儿降生了,他就是三十二年后我国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战斗英雄陈绍光。工人运动领袖刘华勤奋学习 立志报国一八九九年九月,刘华出生在四川宜宾县泥溪陈车沱的一个佃农家庭。家境虽然十分贫困,但是,饱尝了没有文化之苦的父亲,仍然节衣缩食,忍饥受辱让几个孩子上学。刘华虽年幼,但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学习上勤奋刻苦,勤于动脑筋,有问必究,从不马虎敷衍,因而学习成绩突出。由于他出身农家,自幼养成了热爱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他除了课堂上刻苦学习外,有空便到伙房帮助伙夫做饭、挑水、打扫卫生。正当他干得起劲的时候,却遭到一些同学的讥讽和嘲笑。有一天,几个富家子弟学生刮着脸皮说他贱,贱,贱,乡巴佬。当时,他气得脸发紫。但是,第二天他照旧去伙房帮忙,埋头干,不理睬他们。他有很好的阅读能力,除了老师教的课本,他还阅读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里面众多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埋进了他的脑子里。随着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增长,面对腐朽的社会现实,他开始懂得了一些道理——眼前的社会是黑暗的,人与人是不平等的;国家是破碎的,受帝国主义欺侮的。从此,他的心胸敞开了,脑子里油然升起一种忧国忧民的激情。不知什么时候,他在自己的作业课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侯光炯,著名的土壤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届代表,中共四川省委第三、四届委员。他同时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自然科学界精神文明标兵、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以及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六日,侯光炯走完了他人生不平凡的92个春秋。孤胆英雄金燧金燧(又名金克伦),1918年出生于四川省兴文县五村乡(今石林镇)红鱼村一个地主家庭,父亲金显模是该村的团总,家中收租400多石,是当地有名的富豪。1934年秋,他背弃了家庭,抛弃了富裕、腐朽的剥削生活,毅然参加了革命,过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艰苦生活。历任红军游击队侦察员、纵队侦察参谋、川南游击支队队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为人民求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者,他那栩栩如生的形象和惊险的战斗故事,无不使人们敬仰,至今在川滇黔交界一带广为传颂。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冲破封建网罗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参加革命后用名一超,在东北从事抗日斗争时化名赵一曼。一九0五年十月二十五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七。她八岁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十三岁时父亲逝去,由封建思想严重的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帮翰管家。革命先烈李硕勋投身革命洪流1903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六),李硕勋诞生于庆符县城(今宜宾市高县庆符镇)。少年时代的李硕勋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李硕勋8岁时,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清王朝垮台。四川保路同志会、同志军在反清斗争中表现出的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使他深受鼓舞。他自觉剪去长发,穿上新装,表现出大胆的反抗精神。1918年7月,李硕勋小学毕业。10月,父亲因病去世,李硕勋和二哥李仲耘离家赴成都求学。本打算报考四川讲武堂的他,由于年仅16岁没被录取,遂就读成都储才中学。英风千古梁伯隆国共合作兴北伐,冲锋陷阵我辈先; 大业未定遭屠戮,江蒋贼奴实可恨。 吾党楷模在井冈,赤旗挥舞振中华; 工农大众团结起,星星之火可燎原。 奉党指令返天府,与敌苦斗在渝蓉; 大志未成身先碎,流芳百世主义真。 为党为民尽生死,勇斗磨鬼志更坚; 要杀吾头何所惧,共产真理留人间。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是梁伯隆在被敌人杀害前夕写下的就义诗。他在诗中为大革命的失败深感痛惜,同时又热情地赞颂了井冈山的道路,表达了自已为党为革命献身的决心。一种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令人肃然起敬,催人泪下。流芳的人生报告文学 记中国夏橙之父张文湘春光明媚。江安山野,白皑皑的橙花,开得汪洋恣肆!夏橙枝头,皎洁花团又簇拥累累硕果。花果同枝,是这种晚熟甜橙特有的奇观。三月的夏橙,白花,金果,绿叶;富丽堂皇的夏橙林,掩映着农家的幢幢新楼。一派富足兴旺! 全国夏橙基地县,别有一番气象。 夏橙之乡说夏橙,总是离不开夏橙引种人张文湘。在这片橙林如海的大地上,夏橙仿佛就是张文湘的化身。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卢德铭,字邦鼎,号又新,参加革命后改名继雄,四川省宜宾县双石铺狮子湾(现为自贡市沿滩区仲权乡竹元村)人,生于一九O五年农历五月初七日。父亲卢安炳,颇通书理,曾在自流井“有道生”盐号管帐(即当掌柜)。家里有二十石租谷的田地。母亲黄氏,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典型妇女,很懂旧礼教。安炳夫妇一共生了七个儿女,卢德铭是最小的一个。
宜宾近现代部分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谢奉琦(1884~1908年)同盟会会员,民族革命烈士。
邓子均(1876~1959年)被称为“五粮液传人”。
刘 华(1899~1925年)革命烈士,五卅运动著名领导人,宜宾县泥溪镇人。
郑佑之(1891~1931年)革命烈士,
李硕勋(1903~1931年)革命烈士。
余泽鸿(1903~1935年)革命烈士。
赵一曼(1905~1936年)革命烈士。抗日民族女英雄,宜宾县白花镇人。
阳翰笙(1902~1993年)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文艺界的卓越领导人。
唐君毅(1909~1978年)哲学家,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
候光炯(1905~1996年)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文湘(1900~1996年)柑橘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夏橙之父”。
王彦家(1900~1930)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