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2岁”让很多家长都闻风丧胆,原因是2岁的他们总是“想得美,做不到”。明明做不了的事偏觉得自己做得好,明明做错了的事情偏觉得做得对。此时的家长却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出现家长制止孩子的行为,孩子大哭反击家长的结局。
宝宝发脾气时会撞头这是孩子表达情绪激动的极端方式
宝宝发脾气时,如果这件事让宝宝非常气愤和不满,甚至是觉得家长严重伤害了他的感情,宝宝就会用“撞自己头”这种方式来抗议家长,让家长愧疚并企图获得家长的安慰。
宝宝出现这种行为,一定是宝宝曾经哭闹或是摔倒时,家长紧张地关心宝宝头部,宝宝记住了家长关心“重点部位”,以此来威胁家长。要说宝宝其实是“小人精”一点也不为过,他们内心明知道家长的软肋以及心理,选择用这种自我伤害的方式更能让家长妥协。
宝宝发脾气时会撞头,代表宝宝性格可能有点“暴躁”
有些宝宝发脾气只会哭一哭闹一闹,严重点最多躺地下嚎啕几声。如果宝宝的程度更大,用上了“自残”的方式,那么可能是个暴躁的宝宝。家长在面对宝宝用伤害自己方式去逼迫家长妥协的行为时,一定要注意选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
宝宝发脾气时会撞头,是否代表身体不适要根据综合情况判定
宝宝发脾气时会撞头,这一点要根据宝宝平时身体的综合情况来判定。比如平时宝宝有没有无缘无故就磕自己头的习惯、或是进食情况、宝宝身体发育、智商发育等。如果伴随有这些不适的症状要及时求助专业人士咨询。
随着宝宝慢慢长大,没有其它身体不适的症状,仅仅是这种习惯还未更正,有可能是宝宝心理发育出了问题,家长可以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
宝宝发起脾气来可能会比大人更加冲动,这个时期的宝宝是不能明白理性这个道理的。当宝宝发脾气用撞头的行为来抗议时,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以免造成宝宝头部受伤。
宝宝容易发脾气,有可能是家长用错了引导方式
宝宝容易发脾气,可能是家长有时引导方式不正确。宝宝0-3岁探索求知能力比较强,看到什么都想摸一摸,舔一舔,家长看到宝宝拿到很脏的东西或是不安全的东西时都会直接出言制止甚至直接把宝宝拉走。
这种方式宝宝当然不接受,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家长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宝宝换个玩具玩,这样宝宝不会发脾气,大人也省事。
在保证宝宝安全的情况,尊重宝宝成长的天性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天性使然,总是会做一些家长觉得“危险无意义”的事情。虽然在家长的眼中不具备任何意义,但在宝宝眼里这是他最想做的事。大人都不喜欢被肯定,更何况是孩子呢。
家长在保证宝宝安全的情况下,要适当地尊重宝宝成长中的一些“天性”行为。家长懂得适当地理解尊重,孩子发脾气的几率会小很多,更不会一次比一次脾气大。
做好头部防护措施很关键
宝宝发脾气做出一些过激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事,为了避免宝宝发生意外,平常做好防护措施很关键。比如地板上铺设一些软垫子,给宝宝头部戴上防摔工具等等。特别是宝宝0-3岁,宝宝不知道行为轻重影响的结果,做好这些防护措施很有必要。
宝宝出现打头、撞头这些行为是不是自虐倾向,对孩子成长有没有影响,家长要根据宝宝的年龄、情况发生的原因估计持续时间的长短来综合判断。
宝宝0-3岁出现打头、撞头来获取安慰和帮助是个体差异中的正常现象
宝宝0-3岁如果只是纯粹发脾气而无其它伴随的不适情况,一般会在宝宝3岁后得到缓解或消失。
宝宝如果在3岁以后还是经常伤害自己,家长要引起重视
家长就要考虑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或是孩子身体不适。
这种情况,家长要及时纠正自己的教育方法或是求助专业人士咨询。
以下几个教育方式供参考:
①适当地忽略
有些家长一见到宝宝做一些伤害自己的事就马上跑过去心疼地慰问。宝宝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如果宝宝只是轻微的打自己一下,家长可以选择适当地忽略,这样宝宝觉得这种行为对家长的威胁无效,下次就不会再这样做了。
②陪伴尽量专注
宝宝会因为家长陪伴的不专心而大发脾气甚至伤害自己。
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尽量专注点,以免宝宝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而做出过激行为。
③等孩子平静的时候“好好说”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如果变本加厉地威胁家长,这时候家长要选用合适的时间和孩子“好好说”。孩子并不是听不懂家长的话,而是家长总是用命令威胁甚至暴力手段逼迫孩子,这样孩子怎么会变好呢。教育孩子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好好说,孩子是能够理解的。
一生气就撞头的宝宝,是暗示着性格问题,说明孩子不懂得通过合理的方式发泄内心的情绪,这需要家长加以重视,教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出心中的想法,而不是靠撞头来表达。
暗示这是个急躁的孩子啊 ,可能是宝宝的身体不舒服,父母没有及时察觉到,又是个急躁的宝宝,想要通过撞头来引起爸妈的注意,感知到自己的不舒服呢
孩子一生气就撞头,暗示着孩子性格肯定是有问题的,孩子肯定是存在着那种自残的性格和心理,而且这样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特别的脆弱。
这是性格的问题,并不是身体的原因,说明这个宝宝从小的时候在教育这方面指导的不是很好,没有礼貌。像这种家庭里面,不要太溺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