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的意思是:虽然平时看不见有什么损耗,但其实它每天都在亏损变薄。
此句出自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陶渊明的名言:”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解释:这句话说明日复一日的学习积累的重要性,心里若是想着怠惰一天无所谓,最终就会想磨刀石一样慢慢的损耗,直至成为了无用之人。形象的诠释了“量变导致质变”的规律,日常积累的毫厘量变最终导致了学习效果的南辕北辙。
扩展资料:
陶渊明劝学故事:
陶渊明见一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求学也是一样的道理。”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是磨成这样的。”
少年答道。“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释义:平时看不见有什么损耗,但其实它每天都在亏损变薄。
出处:宋代《太上感应篇》,作者不详。
原文: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译文:勤于学习,就像春天刚长出的幼苗,感觉不到它在长高,但它每天都在成长。辍学以后,如同磨过的刀具,没有看到它用损。但是每天都会钝一点。
扩展资料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
《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太上感应篇》 它提倡“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强调“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太上感应篇》中以“扰乱国政”,“违逆上命”、“用妻妾语”、“违父母训”、“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事,不敬其夫”作为恶行的准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上感应篇
完整的是“学如初出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惰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大概的意思就是:虽然每天的变化很小,很难看出来,但确实每天都在变化。
看不到明显的磨损,但每天都在减少
原句出自陶渊明“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大意是说,学习从短时间内看,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每天多学一点,每天都会有积累,每天少学一点,知识就会少一点,因为人的大脑也在不断遗忘。
这个句子还有好几个版本,大多是在此基础上的演变。
完整的是“学如初出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惰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大概的意思就是:虽然每天的变化很小,很难看出来,但确实每天都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