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言: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意思是:孔子前往周都,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有德行的人时运来临才会出来建功立业,时运不济,就像蓬草一样只求苟存性命罢了……”
从孔子向老子问道这段对话看出,老子并非主张要消极避世,而是说,是时,天子、天下无道,无法弘道于天下,应该抱道藏身才符合时势,待时来运转再出来为天下苍生计也不迟。
所以说,无为其意并非不求有所作为,而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在不违反“天时、地性、人心”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的法则,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妄作,不肆意妄为。而是应该以“道”行事,处世立命,谨身慎行,朴素节俭,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做人做事无为掉杂七杂八的心思,将自己与所作的事情合二为一。在公司与事业合一,在家庭与伦理和一。当你真的无为了,也就知道孰重孰轻。自己要走的路,自然水落石出。
道家思想有的无为是相对有为而言.老子最先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的命题,以说明自然与人为的关系.他认为道作为宇宙本体自然而然地生成天地万物,就其自然而然来说,天道自然无为;就其生成天地万物来说,天道又无不为.无为与无不为,即有为,无为为体,有为为用.也就是说,必须无为才能有为,无为之中产生有为.这就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基本含义.老子哲学以无为为本.老子明确提出“道法自然”(二十五章).意思是,道的法则就是自然而然.道本身自然而然;道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地发展,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长育万物而不作其主宰.老子还把天道自然无为推衍为人道自然无为,提出“绝圣弃智”(十九章)“无为而治”(五十七章)的政治主张.他建议统治者顺应自然,效法自然,奉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的政策,最终实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的无为思想有其继承西周无神论,否定神学目的论,强调尊重自然规律,遏制统治阶级掠夺本性的一面,也有其过于排斥有为.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面.这两面对后世哲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将老子的“无”发展到极至,也将老子的“无为”发展到极至.这个极至就是“至人”与“逍遥”.庄子著《逍遥游》.所谓“逍遥”,指一种个人精神绝对自由的境界.他认为,真正的逍遥是无待,是任其自然.所谓无待,就是无条件限制,无条件约束.他例举小鸠、大鹏以至列子御风而行,都是各有所待,都是有条件的,所以都不是绝对的逍遥.他说:“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认为无为自然,有为徒劳;人只能顺应自然,不可能改变自然.又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应帝王》)认为只有凭借天地的正道,驾御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以遨游于无穷者,才是无所待、无所累的至人.至人无我、无为、无名,与天道一体,达到了超越生死、物我两忘、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认为,只有到达这一境界,才是绝对的无待、无累,才是绝对的自由.至人是庄子的理想人格,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二者都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极端发展. 汉初黄老学将道家的“无为而治”由理论推向实践.西汉建朝,社会初定,国家需要安宁,经济需要恢复与发展。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注释
1、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顺其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万物恃道而生,万物之所为即道之所为,故道虽无形,却可有为。
2、守之:即守道。之,指道。
3、自化:自我化育、自生自长。
4、欲:指贪欲。
5、无名之朴:"无名"指"道"。"朴"形容"道"的真朴。
6、不欲:一本作"无欲"。
7、自定:一本作"自正"。
引语
本章是《道德经》中"道经"的第三十七章,老子把第一章提出的"道"的概念,落实到他理想的社会和政治--自然无为。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政,顺任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展。在二十五章提到"道法自然",自然是无为的,所以"道"也无为。"静"、"朴"、"不欲"都是无为的内涵。统治者如果可以依照"道"的法则为政,不危害百姓,不胡作非为,老百姓就不会滋生更多的贪欲,他们的生活就会自然、平静。
无为,是相对于“有为”而言的。
有为,可以解释为,有目的的去做事,或者,有某种目的去做。
无为》可以解释为,不要有某种目的去做事。
举个栗子:同样一件事,你在走路,看见领导在扛东西,这时,有为和无为的心态,就出来了。
1,有为:你想巴结领导,帮他扛东西,
2,无为:领导很吃力,我自己力所能及,我帮他一下没什么。这种心态去帮领导扛东西。
再举个栗子:马路上老人摔倒了,这时你要去扶老人,有为和无为的心态就出来了,
1,有为:我去扶老人,大家看见了会夸奖我。去扶她起来。
2,无为:老人好可怜,我们也有老的时候,力所能及,帮他一把,扶她起来。
无为而治:理所应当的。排除了私心,虚荣心,名利心等杂心,而去做。
悟道修行初始探索即是前提,明道即明因达理是非得辩,明道而行道即是道谛根本,即是有为。如此悟道明道行道默默无闻行持不懈不怠,不执著尘世间名闻是非,即是无为。如此自利利人造福自己他人众生世界,圆满无上即是无为而无不为。有为是无为前提基础,无为是有为目的方向根本,互为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