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就业也是有很多选择的,尤其时尚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加分项。
掌握了这个技能,你至少可以做这9种时尚职业
当你听到时尚这个词时,你会想到什么呢?想必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各式各样的服饰、奢侈品牌及华丽的走秀,但时尚却不仅限于此。在这个全球价值约2.5万亿美元的庞大产业中,还有无数与时尚有关的充满魅力的职业,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时尚圈的九大热门职业,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看看你适合哪一个?
九大时尚行业的热门职业
时尚编辑Fashion Editor
2006年,电影《穿Prada的女魔头》全球风靡后,曾是时尚圈幕后“操盘手”的时尚编辑已经成为了闪光灯下的新焦点。
喜欢时尚行业,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时尚编辑,过着电影般的生活,每天接触一线国际品牌、最当季的单品、最前卫的设计师和最红的模特,还有机会出国采风、参加时装周……
但是要想成为一名时尚编辑,不仅要有一定写作能力,审美能力、时尚品位也是必需的。
时尚博主 Fashion Blogger
博主,是英文bloger音译而来,也可以说是网红,但网红不等于博主。是在一个行业领域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影响着行业的发展,更是在驱动时尚潮流的群体,影响力不亚于时尚媒体杂志。
要想成为时尚博主一定要找准自己定位,喜欢的时尚ICON是极好的导师,不断的去学习时尚知识,掌握专业的搭配知识,增强人格魅力。
活动执行 Event Executive
诸如时装秀、发布会、酒会之类的时尚圈活动,总能引起轰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梦幻的现场布置。
活动执行主要负责这些大型活动的具体实施与执行,包括前期策划、各部门沟通、供应商对接和场地搭建等。看起来这个职业与时尚无关,其实并不是,无论是时装秀场还是发布会的舞台搭建,都需要有美学、设计功底,专业的陈列知识、工作要兼顾策划和时间管理。
造型师 Stylist
在时尚圈,造型师非常受欢迎,被统称为“Stylist”,即整体造型师,是时尚圈新崛起的高薪职业,著名的服装造型师的身价甚至超过服装设计师,有的还开创了自己的品牌。
想成为一名造型师,面部化妆,发型设计,服装搭配,甚至美甲,可不精但需都懂。在国外成熟的造型师的平均年薪为6.9万美元,被誉为“低调赚钱的明星推手”。
时尚买手 Fashion buyer
buyer,作为一种职业的名称,被称作“买手”,是商业成败的关键人物,对于一个企业或一个品牌来说,买手主宰着本季和下季货品,是利润的创造者。简而言之,买手的工作就是“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卖的货品。”
买手除了对时尚有足够的敏锐度外,更多的则是要和数据表格分析打交道。市场环境的调研、销售机制的分析、进货量与价格的敲定、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应届生,没个几年的积淀,是不可能一步成为买手。一般时尚买手都是由店长、陈列师或者搭配师转行。
形象顾问 Image consultant
形象顾问即色彩顾问 ,就是个人形象设计师。通过骨骼分析,精准定位个人风格利用专业的色彩诊断,科学、快速地提供专业的服饰搭配、陪同购物等服务。
这个新兴职业,国内缺口高达30万,每年以20%~50%之间的速度逐渐递增,主要集中在品牌服装实体店、电商服装主流平台、广告公司、时尚杂志,时尚APP等,就业前景广阔。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提前为这些发展前景优质的职位做准备,能够在未来获得非常大的优势。
软装设计师 Decoration Designer
软装设计师是空间设计的造型师,用风靡整个世界的装饰理念,不断美化空间、弥补硬装的不足、营造空间风格……是当之无愧的美学和实用担当。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这个职业已然成为了新时代下最时髦最吃香的职业之一。如果你喜欢设计、是相关专业毕业,再有专业的陈列知识加持,轻松就业不是梦!
衣橱整理师 Wardrobe organizer
衣橱整理师在国内是一个新兴起的职业,相对很多传统职业来说偏冷门,但是衣橱整理师在国外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不少国外整理达人将其选择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这个职业算是入职门槛较低的,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的收纳知识、细心、有条理、高社交能力也是它所必备的。
陈列师 Visual Merchandiser
陈列师是以美学为基础,游走于视觉设计与商业营销的行者,衔接设计师与品牌店面形象的中间人。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需要陈列师,陈列师已然成为时尚的宠儿。
陈列师是美学的创造者,是时尚行业里最具有跨界、包容、聚合气质的职业,无论你是打算就业还是未来创业,陈列师都是你闭着眼都不会选错的职业。
上面有你梦寐以求的职业吗?其实无论选择哪个职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度,如果你本身就是艺术或者设计专业背景、对色彩与搭配敏感,那只要掌握这两个技能,以上职业任选,轻松进入时尚圈!
风锐视觉【高级陈列课程+色彩形象设计课程】让你轻松跨入时尚行业!
欢迎私信咨询更多相关课程信息。
毕业生就业都很难,不止艺术类,艺术类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各类艺术工作室、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印刷制作公司等应聘。
应届毕业生求职技巧:
把紧自己的嘴巴,三思而后答。你在面试时一定要注意把紧自己的嘴巴,如果认为已经回答完了,就不要再讲。该讲的讲,不该讲的决不要多讲,更不要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以免画蛇添足、无事生非。
留足进退的余地,随机而应变。面试当中,对那些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加以阐述,或者"圈套"式的问题,应试者要注意运用灵活的语言表达技巧,不要一开始就把话讲死。否则,很容易将自己置于尴尬境地或陷入"圈套"之中。
稳定自己的情绪,沉着而理智。有时面试时,考官会冷不防地提出一个应试者意想不到的问题,目的是想试试应试者的应变能力和处事能力。这时,你需要的是稳定情绪,千万不可乱了方寸。
圆好自己的说词,滴水而不漏。在面试中,有时考官所提的一些问题并不一定要求有什么标准答案,只是要求面试者能回答得滴水不漏、自圆其说而已。这就要求应试者答题之前要尽可能考虑得周到一些,以免使自己陷于被动。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艺术类高校毕业生也同样面临着新一轮的就业压力。有些学生和家长抱怨近几年毕业生就业难与艺术类专业的扩招有关,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是否真的是扩招惹的“祸”呢?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艺术院校的师生,就当前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一番了解和调查。
扩招让就业压力加大
不少学生和教师认为近几年的就业难与高校的扩招有关,因为高校扩招始于1999年,而大学生就业难也恰好始于2002年。对此,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范迪安认为,尽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于以往更加严峻了,但艺术院校扩大招生本身也是社会需求增长的反应。范迪安说,10年前的中央美院7个系每年只有百余位毕业生,现在,学科专业扩大了,每年有500多名本科和硕士、博士毕业生,而且今后还会继续增加。
近10年来,全国的许多综合性大学都纷纷设立了艺术学院,或增设了艺术学科。如清华大学设立了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徐悲鸿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艺术与传媒学院等,艺术类毕业生人数正在成倍增长。中央戏剧学院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今后中戏还将搬迁至北京郊区,届时还会扩建校舍,进而扩大招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说,学院现正在筹建新校舍,新校舍建成后,也会扩大一定的招生名额。
近年来,我国的大城市出现了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但并不表明我国艺术类毕业生已经绝对过剩了。在美国和日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35%和23%,在我国仅仅5%,而在这5%的人群中,能有机会接受艺术教育的人群比例就更加少了。因此,艺术类毕业生就总体毕业生人数来说还只是少数。但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业难度。
大城市容量有限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就业难并不能真实地概括出当前的就业现状。从就业难的地域分布来看,真正的“难”,是难在要在政治、经济、文化优越的大城市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在中小城市、西部地区还有着大量的职位空缺,所以所谓大学生就业难的提法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都不愿意离开其所在的大城市,都觉得只有留在大城市才是最好的选择。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认为,以北京为例,首都的艺术类毕业生基本上都想留京,其实,北京也是有一定“容量”的。北京的文化团体虽然多,但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来自祖国各地的艺术人才的就业需求。而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还非常需要各类艺术人才,尤其是我国的边远地区、西北部地区十分缺乏艺术类的师资。金铁霖说,如果把这些地方都考虑进去,我们的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率不仅能达到100%,甚至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其实在小城市里,大学生更能发挥作用,也更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首都师范大学的王老师说,在学院老师的鼓励下,去年毕业的学生中,有一批学生选择了到甘肃、青海等西部边远地区就业。从他们工作情况的反馈来看,这些学生在这些所谓的小地方,都有了大发挥。当地的相关部门也非常器重这些大学生,不到一年,有的已经成为了所在单位的骨干人员。王次说,以前的毕业生都想留在首都,近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引导下,学生有了更为开放、多元的就业观念,一些毕业生开始走向中西部等较为边远的地区去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而事实证明这些从大城市走出去的毕业生往往都能受到“重用”,个人艺术专长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转变观念才有出路
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学生不能较好或及时地获取就业信息,盲目地投递个人简历;有的是因为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给自己设定一个客观、恰当的就业目标。
首都师范大学一位正在一家杂志社实习的学生告诉记者,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他根据所学专业给自己确定了几个就业方向,要么当老师,要么从事美编工作,或者从事与艺术设计相关的工作。如今,在有的放矢的情况下,他所投递的简历有了回音。
为了能给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如今许多艺术院校都开辟了就业信息网,及时地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发放在网页上。中央音乐学院甚至把招聘会办成了音乐会,精彩的音乐会既展示了学生的才艺,也客观地展示了学院的教学水平。这种音乐会代替了招聘会的形式吸引了毕业生的积极参与,参与招聘活动的用人单位也对这种招聘形式颇感兴趣。
另外,也有一些艺术类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位教师告诉记者,去年毕业的几位学生一起合开了一家琴行,一边卖乐器,一边教学生,既取得了经济效益,也实现了个人的价值。中央美院的一位毕业生说,他的5个师哥、师姐毕业后合办了一个工作室,如今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北京服装学院的几个毕业生说,他们也打算毕业后开个服装坊。这些自主经营的小老板们都认为,虽然自主经营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因为是为自己打工,所以大家也就会格外地卖力,工作起来自然也就干劲十足。
针对这些就业新群体,毕业生不论是走上工作岗位还是自主创业,只要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就能既实现自我价值,又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还有对就业形势影响最大的就是: 江苏省2007年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日前出台,据预测,今年江苏艺术类考生将突破6万人。近年来的艺考热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每年艺术类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那么艺术类学生就业情况到底如何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一般专业学生形成很大反差的是,艺术类考生大多“不上班”,当培训老师、接单子做设计、去酒吧唱歌等灵活自主择业成了这类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但是由于近年来的学艺热,三年后很可能就会出现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高峰。
纯艺术类就业狭窄
正值大学生求职高峰,记者在我省多个大学生招聘会现场采访发现,来招收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单位十分有限,而需求主要集中在广告设计、产品包装、装潢等应用型艺术专业,但几乎没有一家单位需要表演类专业的学生。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艺术类可以大致分为应用艺术类和纯艺术类,前者包括各种设计和制作类专业,后者则指传统意义上的声乐、舞蹈、美术这类专业。从市场需求上来看,应用艺术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在增长,特别是动漫制作、产品包装这类新兴行业需求很大;而传统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比较狭窄,很多学生在培养方向上就是出来当老师,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这类师资需求也比较有限。一些怀揣明星梦的学生毕业后学了好几年表演后最后只能跑龙套、等角色,最后改行,现实与梦想相距甚远。
大多毕业生“不务正业”
记者调查了我省几所艺术类院校,发现毕业生找对口单位就业十分困难,一大半毕业生一毕业就转行。南京艺术学院06届毕业生小秦告诉记者,他学的是油画专业,现在在南京一家媒体从事视觉设计工作。“在同学中像我这样属于正常上班的学生非常少,很多同学都是自由职业者,大家通过各种方式谋生。但是却很少有人会签协议,大家就业的流动性很强。”小秦感叹道。据记者调查,艺术类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求职的非常少,很多学生都属于“灵活就业”。一位学习声乐的女生告诉记者,她白天睡觉,晚上每天去3个酒吧唱歌,一个月收入比白领还高。而她学美术的几个师兄毕业了以后根本不找工作,直接开了一家高考补习班,帮为了考上大学而学艺术的考生“恶补”,收入颇丰。
盲目报考加大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