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嫩的。(打一现代作家)老舍
春天来了。(打一现代作家)碧野(或柳青)
孤意已决。(打一现代作家)王愿坚
百米速度,山东再起。(打一现代作家)鲁迅
挑嫩的。(打一现代作家)老舍
禁。(打一现代作家)公木
挑嫩的。(打一现代作家)老舍
春天来了。(打一现代作家)碧野(或柳青)
孤意已决。(打一现代作家)王愿坚
百米速度,山东再起。(打一现代作家)鲁迅
挑嫩的。(打一现代作家)老舍
禁。(打一现代作家)公木
1.柳青
2.王愿坚
3.鲁迅
4.老舍
5.公木
1.韩寒(还寒)
2.
1.春天来了. (打一现代作家)碧野
2.孤意已决. (打一现代作家) 王愿坚
3.百米速度,山东第一. (打一现代作家)鲁迅
4.挑嫩的. (打一现代作家) 老舍
5.禁. (打一现代作家)公木
下面是作家简介:
1、碧野(1916——)原名黄潮洋,祖籍广东但是埔县,1935年在北平《泡沫》文艺月刊发表处女作《窑工》。抗战爆发后,随流亡学生到华北参加游击队和中原农村巡回演剧队。1938年在武汉出版报告文学集《北方的原野》、《太行山边》和《在北线》。1939年在洛阳写成未见出版的长篇《南怀花》和《灯笼哨》等短篇。1940年以后,先后在荆门前线、河南叶县写成《乌兰不浪的夜祭》等四个中篇。1942年秋,在成都任莽原出版社总编辑、文协成都分会理事,次年去重庆等地教中学。陆续写成长篇《肥沃的土地》、《风砂之恋》、《没有花的春天》、《湛蓝的海》,以及《奴隶的花果》等中短篇,使抗战后期成为他小说创作的丰产期。1946年下半年去上海等地教中学,发表了《水阳江的沉郁》、《墙头骑士》等短篇,以及中篇《饥饿的白凤英》。1948年春进入解放区,深入太原战役前线,写成长篇《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1952年调中央文学研究所创作组,1954年转为中国作家协会驻会作家,除出有描写铁路工人生活的长篇《钢铁动脉》之外,两度到新疆体验生活,以长篇《阳光灿烂照天山》和大量散文,合计百万言的瑰丽缠绵的文字,讴歌天山南北这片神奇的土地和英雄的人。1960年以后,到湖北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深入生活,写出《丹凤朝阳》等长篇。现为中国作协湖北分会副主席。碧野小说始终保持着一个漂泊者的广阔的时空视野,和一个探索者的绚丽的艺术色彩,高山碧海,铁血柔情,无论传奇或写实,都有一种青年人的新鲜的热情。凭着这一点,他也许未能构筑起雄视文坛的丰碑,却展示了别人难以企及的绚丽多姿的人与山川的画卷。
2、王愿坚(1929--1991.1.25)山东省诸城县人。当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受到舆论赞扬。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又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1976年又继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10篇短篇小说。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
1991年1月25日,王愿坚因病于北京逝世,终年62岁。
3、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
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
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
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
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
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
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
《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
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
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
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
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
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4、老舍生于1899年,逝于1966年。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13年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先后任北京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大学中文讲师,同时进行文学创作,有长篇讽刺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后,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创作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另出版有《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论文集《老牛破车》。1937年,其代表作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开始写剧本,主要作品有《国家至上》(与宋之合作)、《面子问题》、《桃李春风》(与赵清阁合作)、《张自忠》、《大地龙蛇》、《谁先到重庆》、及《归去来兮》等。另创作有长篇小说《火葬》,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和通俗文艺集《三四一》。1944年,老舍开始创作以沦陷了的北平为题材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1951年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此间他创作了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女店员》、《红大院》、《全家福》、《神拳》、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为其未尽遗作。
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
5、公木,1910年生,现代诗人。原名张永年、张松甫,现名张松如。河北束鹿人。在北平、山东、河北等地参加左联、社联、教联等活动。抗战初期到晋西北,曾任《动员》编辑及地区干训班指导员。1938年在抗大政治部任时事政策干事,并从事诗歌创作,1941年任军直政治部文艺室主任,主编《部队文艺》,1945年到1954年在东北从事宣传、教育和文艺工作。1954年后历任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所长,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吉林省图书馆馆员;1962年任吉林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副校长等职。主要作品有诗集:《鸟枪的故事》、《哈喽胡子》、《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黄花集》、《崩溃》、《公木诗选》、《公木旧体诗抄》、《我爱》等,专著《老子校读》、《老子识解》、《中国诗歌史论》、《先秦寓言概论》、《诗论》等。1939年创作《八路军进行曲》。现任吉林大学教授兼中文系名誉系主任,从事《中国诗歌史论》的编著及老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