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出生地有争议(一说在汶山石纽地区;一说在石坳。母亲是有辛氏(今山东曹县)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
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 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在位的第十年东行,到了会稽后去世(竹书纪年载为四十五年),皇甫谧认为禹享年一百岁左右。禹去世后,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
夏禹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
夏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
参考资料:禹_百度百科
在现在的人教版课本中写的是“夏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而在人民版的教材中则写的是夏启建立了夏王朝。到底是那个呢? 其实上夏禹严格来说并不是夏朝的真正建立者,他的一系列功绩,都为夏朝的真正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禹治水,提高了名望;他在成为部落联盟的“共主”之后,尝试组建军队,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为夏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因此说,夏的建立并不是夏禹。
大禹死后,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且杀死了伯益。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选定的传位的对象,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启在位期间,才真正的完成了夏朝的建立。也就是说夏启也是在在位期间建立夏朝的,而非一开始就建立的。
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最后一个单元有写到:是禹
启 从此开启家天下的模式
夏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