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在什么期刊发表?国家级,还是核心呀
英语翻译论文-从三个基本的翻译标准论笔译中的问题及对策
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本文根据三个基本的翻译标准,理论联系实际,浅析笔译实践。
一、三个基本翻译标准
(一)信、达、雅
我国翻译家严复(1898)谈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即忠实于原著,译文流畅,文字典雅。又亦曰:"忠实、通顺"。严复的翻译观不仅影响翻译界,也使译者进一步认识到,在翻译过程中切忌随心所欲,天马行空。
(二)神似
傅雷(1951)先生提出了"传神"论,这是比"信"、"达"、"雅"更高的翻译标准。他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翻译的最高标准,即译文同原文在形式上和精神上同时一致,称为"形似"和"神似"。 "形似"通常显而易见,"神似"则需要仔细琢磨。但往往二者难以兼得,若相互抵触,必要时舍形留神。
(三)化境
钱钟书(1910-1998)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为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入于'化境'。"所谓"化境",就是原文的内容、风格、神韵都原封不动地化到了译作的境界里,丝毫没有翻译的迹象。因为"化境"要求译文与原文在除了文字形式以外的所有方面相等一致,所以"化境"是对"传神"论的进一步发展。
二、笔译过程中常见问题
(一)不忠实原文的译文
原文:Any use of the atomic bomb on Manchurian targets would be more for purposes of panic than of destruction.
译文:如果要对东北地区的目标使用原子弹,这与其说是为了破坏,不如说是为了制造恐慌。
所谓忠实,首先是指忠实原文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阉割或者增删现象。原文中Manchurian targets反映了作者的敌对立场,但译者并没有考虑到这点,而译作"东北地区的目标"。实际上应遵循"忠实"的原则,即"信",译为"满洲的目标"。
(二)虽信不达的译文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1、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
I descry 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my bed.
I suspect it to be hoary frost on the floor.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as I tilt back my head.
I yearn, while stooping, for my homeland more. (徐忠杰 译)
2、Nostalgia
A splash of white on my bedroom floor. Hoarfrost?
I raise my eyes to the moon, the same moon.
As scenes long past come to mind, my eyes fall again on the splash of white, and my heart aches for home.(翁显良 译)
上面的两种译文,第二种译文行文流畅,虽然并没按照原文一字一字地硬译,但完全不顾原文的形式,故意把这首诗译成了散文形式。虽信不达,其远不及第一首既信又达的直译。
(三)形似而神不似的译文
原文: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译文:1、Revolution emancipates productive forces , so does reform.
2、Revolution means the emancipation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and so does reform.
第一种译文采取的是直译,形似而非神似。第二种译文采取意译,形不似却神似,而且是地道的英语,是一个优于直译的译文。
三、对策及建议
(一)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汉语能力
一方面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另一方面要有扎实全面的英语语法知识。如果只有大量的英语词汇,没有较好的语法知识,在汉译英过程中,译者肯定会错误百出。反之,如果只知道语法也是不够的,没有词汇作基础,这就会迫使译者不断查询词典,降低翻译的效率。所以,练好英语的基本功是作为一名合格译者的前提。很多人认为汉语就是自己的母语,凭着自己的汉语功底,应付翻译中的问题的绰绰有余的。凡是做过翻译的都有这样的感受,有时读过英文原文后觉得自己明白了,却又想不出用什么确切的词语表达,即使冥思苦想了半天也得不到理想的结果,这是翻译过程中常遇到的难题。由此可见,汉语的表达理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翻译质量的好坏。
(二)广博的知识
一名译者不仅是精通语言,更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就是所谓的"杂家"。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百科知识。做好翻译,译者必须有丰富的百科知识,对古今中外不说通晓,至少也要了解其中的常识。译者知识面的宽窄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翻译质量的高低和效率,我们不可忽视这一点。
以上是从翻译标准的角度,简要分析笔试实践,望喜爱翻译的人们能从中获益,有的放矢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
[3]黎翠珍.翻译评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