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2025-01-08 06:23:5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一保健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个人为组织目标所做贡献的意愿的强度和时间分布都是变动的。

因为它受到个人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的影响。传统的观点认为,满意的对立面就是不满意的。该理论提出了新的满意感观点。赫茨伯格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

导致人们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主要与工作环境或外部因素有关,如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人际关系、物质条件、薪金、工作环境等。这些因素不具备会引起不满情绪,如果改进则能预防和消除不满,但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作用,就像保健品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一样,因此被称为保健因素。

使人们感到满意的因素往往和工作本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有关,如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得到认可和赞扬、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这类因素能对人的工作的积极性产生激励,称之为激励因素。

扩展资料:

另外,双因素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工作丰富化”管理变革。所谓工作丰富化,指在工作中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自主权和控制权。工作丰富化与工作扩大化、工作轮调都不同,它不是水平地增加员工工作的内容,而是垂直地增加工作内容。

其核心就是提供充分的激励因素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该理论也有不足之处,最主要是代表性不够。实际上,对于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人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对一个人起激励作用的因素,对另一个人可能起保健作用,反之亦然。因此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因素理论

回答2:

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简单来说,保健因素没有得到满足会产生不满意,但得到满足不会产生满意,而激励因素得到满足会产生满意,但没得到满足不会产生不满意

回答3:

http://baike.baidu.com/view/20694.htm
上面说得很详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