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真性近视的方法

我的眼镜有500度了,我想把它治好,请问最安全的方法是什么?
2024-12-24 12:16:1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真性近视病理成因分析
真性近视又称轴性近视,是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使眼球前后径(即眼轴)变长(超过正常平均24mm),致使平行光线入射眼球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而不能成像清晰。
真性近视临床主要特点为:①近视程度多为中、高度近视,发生、发展时间较长,并且患者眼球外观不同程度的外凸。②真性近视很难自我调整恢复。
我们认为真性近视别于假性近视的最大区别在于屈光间质(角膜、防水、晶状体、玻璃体)的屈光正常,而视轴变长。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近距离视物。
真性近视的本质是视轴变长(参见封二图二)
为什么会发生视轴变长?这一点所有的医学书中都没有清楚地加以论证,因此,从没有人提出比较符合临床的理论依据,使轴性近视成为眼科学治疗上的盲点和禁区,是不是这一禁区就长期不能打破呢?
不是!“GLM”研制专家郑真武博士经过深刻研究,打破了医学界一直认为真性近视是由假性近视发展而来的模糊观点的禁区,首先提出眼外肌近视成因学说,确切解决了真性近视的病变原因,并将其应用于治疗近视的产品——“GLM”药理中。
郑博士认为,视轴变长的原因有:
一、生理性的该变:临床上有一部分儿童(12岁以前),由于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头骨与眼球增长比例失衡,致使眼球生长超过眼眶内径,从而使眼球向外轻度突出,这时的临床表现为眼轴变长,发生近视症状,孩子视力不明原因地下降,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千万不可配戴眼镜,否则会给孩子造成终生遗憾。
二、用眼不卫生而引起的病理性该变:在眼球的外部分布有6条肌群,他们分别是内、外直肌,上、下直肌,上、下斜肌。现有的教课书中都将这6条肌肉功能局限在促使眼球运动的范围内,这样正好忽略了他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维持眼球球体状态的功能。当然眼球的球状态还有眼球内容物的支持作用,但眼外肌的平衡协调则对后天眼球各轴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让我们来分析以下在近视状态下这6条肌群协调作用是什么样的:当人须要近视时,首先眼球内直肌要收缩,以便保持双眼的对视收光;同时其他肌群,如外直、上、下直肌则相应松驰予以配合,使光线能更容易清楚地射入眼内,由于是近视,物体的清晰度变大,眼内射入物体成像光线变的过清晰,眼球就自然地增大其屈光度,所以反射性地就要拉长视轴。以适应视神经细胞的感光系数,这是正常的近视生理过程。
但是,如果长时间的近距离视物,就会出现:内直肌群的长期收缩而痉挛,重者萎缩:而其他肌群由于相应地松驰而变的软弱,失去弹性,使视轴变长而不能有效的缩回原始状态。这种长时间的失衡现象,导致了眼球在远视时的不能重新平衡过程,就是轴性近视的发生病理机制。
由于以往对真性近视的病理本质认识不清,致使以前近视治疗成为盲区,医学界得出了真性近视不可治的局限性结论,目前现有的药物和器械治疗近视方法亦仅限于对假性近视的恢复上。依据最新近视学说研制的新产品GLM,以其独特的治疗效果,打破了医学禁区,并证实了“眼外肌群失衡”学说之正确性。

格朗明富含独掌握的神经调节介质素,强力渗透,直达眼内2-4cm,以其独特的双向调节作用,通过药物激发,使眼外肌中的内直肌自然放松,而其它5条肌群激活己衰退的功能,恢复原有的张力和弹性,从而缩短视轴,有效矫正近视。对青少年单纯性近视一般用格朗明1-3疗程就能提高到正常视力。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465510.html

回答2:

用于近视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目前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激光手术治疗,也叫角膜屈光手术,包括准分子激光手术、飞秒激光手术;第二类为眼内屈光手术,包括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晶状体置换术,不同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的近视度数。所以,如果眼睛存在近视,首先需要到医院完善相关的检查,明确自己的病情,才能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回答3:

出现近视如果度数不是很高,一般可以戴眼镜治疗,如果度数比较高,可以选择激光手术治疗,平时注意使用眼部习惯,不要过度疲劳,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一旦出现及时及时到医院进行查看度数,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配镜或者手术治疗。

回答4:

我觉得顺其自然好了,激光治疗以前也被暴光了,隐形眼镜也不是很好的.要带的话也最好选无色镜片,不瞒老兄.我也是个500度的四眼呢.

回答5: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当中最普遍的是佩戴框架眼镜,如果不想佩戴框架眼镜的话,也可以选择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等。
手术治疗:
简单来说,目前近视手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激光,一类是晶体。其中,激光类主要包括
激光透镜类近视手术:全飞秒SMILE手术,无瓣,微创(2mm)
激光制瓣类近视手术:精雕手术,精准、恢复快
激光表层类近视手术:适合角膜厚度偏薄,稳定
晶体类主要为ICL晶体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