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里的滕王是什么人

他的具体资料
2024-12-21 05:54:3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是唐朝的滕王李元婴。

李元婴(630年(贞观四年庚寅六月十六日)―684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高宗李治之叔,其母为柳宝林,老爷是陇西郡公李虎。

滕王李元婴先后派驻滕州(今山东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阆中)。

并在这三处筑有三处滕王阁,贞观年间,李元婴曾被封于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滕王阁”(已被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此阁因王勃一首“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

据史书记载李元婴从小就受到了宫廷艺术熏陶,在音乐、舞蹈、绘画上有一定的造就。其艺术的修养为日后修建滕王阁打下了基础。

扩展资料: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阁-江西南昌滕王阁: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封于山东滕州,为滕王。他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曰“滕王阁”(已被毁)。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恒的经典。

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

2018年10月29日,南昌滕王阁旅游区被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元婴

回答2:

这个滕王,凭着他是王子,为非作歹。早在金州刺史任上,他便荒淫无度,每逢打猎,就强收老百姓家里的猎犬,并让老百姓跟着他四处奔走。他骑着马,带着一群猎犬,不打猎,专拉起弹弓,对准老百姓的脑袋,一弹一个,把他们全部打倒在地,百姓头上鼓包流血,疼痛哀叫,他却高兴得放声大笑。在洪州任上,凡是看到官员的妻妾美丽, 就借他妃子的名义,召入宫中,加 以强奸。有一回,典签崔简的妻子被他诱入宫中密室,突然扑出把她抱住,崔妻极力反抗,脱下鞋子猛击过去,打得他满脸流血,他才放手。

因为脸上受伤,整整十天他不敢到衙门接见官员。除了好色之外,他还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向老百姓横征暴敛,弄得怨声载道。朝廷知道他这些劣迹,有一回,高宗赐诸王每人五百匹彩缎,知道滕王贪赃枉法,秽声昭著,便下诏道“滕叔不须赐,但给麻二车,助为钱缗。”意思是说,你家里的铜钱堆积如山,穿钱的麻绳一定不够用,就赐两车麻,让你串钱吧。

有关李元婴的上述史料,也被欧阳修等史官采入《新唐书?滕王李元婴列传》中。传中还说李元婴后因“坐法”被削去爵封一半,贬谪滁州。这一处分,应该也与他做的那些缺德事不无关系。李元婴从滁州被贬之地“复出”后,又被授任寿州刺史,其后从寿州又被徙往隆州,在那里“复不循法”,并污辱 “谏正其失”、敢于对他提出批评的隶事参军事裴聿,再次被举报到高宗皇帝庭上。另据《旧唐书?江王李元详列传》所载,李元婴的哥哥李元详“体质洪大,腰带十围”。

吃喝抵得上好几个壮汉,也是个“性贪鄙,多聚金宝,营求无厌,为人吏所患”的贪官。当时,人们把江王李元详的贪暴,同滕王李元婴、蒋王李恽、虢王李凤并列起来,凡被除授到这四个王府中为官的士人,都比被派驻到岭南蛮荒之地的人发牢骚更多。人们还编了个口诀:“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由此可见一斑。

回答3:

  李元婴(?-684),〔唐〕(?―六八四)高祖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高宗李治之叔。贞观十三年(六三九)封滕王。因从小受宠,骄纵失度,屡犯宪章。
  据《旧唐书》记载:“李元婴,唐高祖李渊之二十二子也,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受封为滕王,食禄山东滕县。”李元婴初到山东封邑时,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大兴土木 ,在当地民愤极大。无奈之下,太宗李世民只好将他贬到苏州。而他在滕县苦心经营的那些亭台行宫哩,则因他在那一带的名声不佳,也只好任凭雨打风吹去了。李元婴到苏州,先为刺史,后转洪州(今南昌)都督。此时,他恶习依旧。永徵四年(653年),他又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了。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李元婴再改为隆州(今阆中)刺史。在山高皇帝远的阆中,他依然按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杜甫诗篇中的阆中滕王阁。其实,这一调动是高宗李治对他言行举止的又一次警告,但他依然骄奢放纵,并没把警告放在眼里。据《舆地纪胜》记载:他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称“阆苑”,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在阆中五年,竟乐而忘归长安。《新唐书》记载,滕王贬到阆中仍不遵守法度,且更加放肆。其录事参军裴韦劝谏他,话没说完他便打。一次,高宗大赏亲王,赏给各位亲王彩绸五百匹,却只赏给滕王两车麻绳。高宗说:滕王钱帛已很多,不需要赏赐,两车麻绳让他做穿钱的绳子。这是高宗对他的委婉劝告。但后来也有史家认为,滕王这些行为都是他在皇位争夺漩涡中采取的“韬晦之计”,使人们认为他对皇权不感兴趣,从而躲过了李世民、李治对他的注意,成功地保全了自己。

回答4:

唐朝的滕王李元婴的王阁,江南三大名
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封于山东滕州,为滕王。他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曰“滕王阁”(已被毁)。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恒的经典。
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
2018年10月29日,南昌滕王阁旅游区被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回答5:

滕王指的是李元婴(生年不详―六八四),唐高祖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高宗李治之叔。贞观十三年(六三九)封滕王。因从小受宠,骄纵失度,屡犯宪章。
据《旧唐书》记载:“李元婴,唐高祖李渊之二十二子也,唐贞观十三年(639)受封为滕王,食禄山 李元婴在南昌修建的滕王阁东滕县。”李元婴初到山东封邑时,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大兴土木 ,在当地民愤极大。无奈之下,太宗李世民只好将他贬到苏州。而他在滕县苦心经营的那些亭台行宫哩,则因他在那一带的名声不佳,也只好任凭雨打风吹去了,历史仅仅是将他曾经的封地叫作“滕县”罢了。   李元婴到苏州,先为刺史,后转洪州(今南昌)都督。此时,他恶习依旧。永徵四年(653),他又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了。高宗调露元年(679),李元婴再改为隆州(今阆中)刺史。在山高皇帝远的阆中,他依然按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杜甫诗篇中的阆中滕王阁。 李元婴在阆中修建的滕王阁
其实,这一调动是高宗李治对他言行举止的又一次警告,但他依然骄奢放纵,并没把警告放在眼里。据《舆地纪胜》记载:他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称“阆苑”,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在阆中五年,竟乐而忘归长安。   《新唐书》记载,滕王贬到阆中仍不遵守法度,且更加放肆。其录事参军裴韦劝谏他,话没说完他便打。一次,高宗大赏亲王,赏给各位亲王彩绸五百匹,却只赏给滕王两车麻绳。高宗说:滕王钱帛已很多,不需要赏赐,两车麻绳让他做穿钱的绳子。这是高宗对他的委婉劝告。但后来也有史家认为,滕王这些行为都是他在皇位争夺漩涡中采取的“韬晦之计”,使人们认为他对皇权不感兴趣,从而躲过了李世民、李治对他的注意,成功地保全了自己。
编辑本段个人成就
  李元婴作为“龙子龙孙”,从小生长在帝王之家,受到良好的宗室教育是肯定的。宫廷王室的艺术熏陶,作为盛唐时期的风流王爷,潇洒倜傥,喜爱音乐、舞蹈、能画一手好画,当然一点也不奇怪。   在新、旧唐书 阆中滕王阁
中,虽然有关李元婴的“本传”均未提到他能画,但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则言李元婴“亦善画”。《历代名画记》是一部收载唐代画家较为完备的书籍,这一说法,当有一定依据。唐·张怀瓘《画断》则称他“工于蛱蝶”。张怀瓘与其为同时代人,对李元婴能画并善于画蝶的记述,应当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李元婴善画蝴蝶之事,在民间亦广有盛传,并根据唐代诗人王建《宫词百首》第60首:“避暑昭阳不掷卢,井边含水喷鸦雏;内中数日无呼唤,搨得滕王蛱蝶图。”而认为《滕王蛱蝶图》是其作品。据此,宋代的郭若虚便在《图画见闻志》中说,李元婴“善画蝉雀、花卉”。明代陈文烛在其撰写的《重修滕王阁记》中,亦沿袭此说,言李元婴:“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并传其所画蛱蝶,或飞或立,姿态翩翩,栩栩如生,世人莫不争之如宝。
编辑本段滕派蝶画
  当初李元婴被贬洪州(今南昌),相传李元婴兴建滕王阁后,又建造了一艘青雀舸,并常常率领僚属狎客乘青雀舸游弋江中,漫步洲渚。当他见到洲上五彩缤纷上下翻飞的蝴蝶时,不禁让他欣喜若狂。李元婴本 滕派蝶画
来工书善画,再经过师法自然,李元婴的画技愈发长进,所画蝴蝶分“大海眼”、“小海眼”、“江夏斑”、“村里来”、“菜子花”等,其蝶、花莫不栩栩如生,终于渐成自家体系,他画过许多蝴蝶图,最有名的一幅是《百蝶图》,并从此在画坛留下了“滕派蝶画”的美名。   李元婴之“滕派蝶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独创一门,它始创于宫廷,后由宫廷流入民间,并自守一格不失本色。我国历代画论、画史典籍如《历史名画论》、《宣和画谱》、《中国绘画史》、《芥子园画传》等著作,都对此多有记述。   “滕派蝶画”以画蝶为主,其笔法细致入微,设色清淡素雅,蝴蝶粉翅翻飞,所绘蝴蝶莫不栩栩如生。画中不衬托大型花卉,在蝴蝶之外,仅补以点点野草、青苔、散花。其画面要求达到“雅、素、洒、脱”四大风格。   “雅”即雅致不俗,笔触生动巧妙,彩绒清晰;   “素”即全幅画面表现出冰晶雪莹之清明洁白,每只蝴蝶均藏着俊朗气氛;   “洒”即指笔法潇洒流利、飘逸不凡、技巧灵动、法不越规,使观者有流动之感;   “脱”乃指突于绢上,笔触曲折、灵敏奥妙、望之摇拂、呼之欲飞。
编辑本段绘画风格
  从“滕派蝶画”现今传承下来的风格看,“滕派蝶画”属于工笔淡彩画系,用料极为考究,常以佛赤(即真金 滕派蝶画
粉)、泥银(真银粉)以及珍贵的檀香、沉香、芸香、降香等为原料制成。蝴蝶的技法也极为细致、工整,诸凡蝶须、蝶眼、蝶足、蝶翅纹理毕现、线条流畅,蝴蝶的举止形态,如动、止、飞、恋、吸饮、啜粉,无不逼真又各异其趣,故有:“滕王蝴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的赞誉,由此可见“滕派蝶画”在当时人们眼中的份量。唐朝朱景云在评价“滕派蝶画”时就说:“能巧之外,曲尽情理。”亦见其高妙之处。宋人谢无逸也曾有诗赞颂“滕派蝶画”道:“粉翅翻飞大有情,海棠庭院往来轻,当时只羡滕王巧,一段风流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