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泡利不相容”原理?

2024-12-23 11:53:5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泡利不相容原理指在原子中不能容纳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又称泡利原子、不相容原理。1925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W.泡利提出。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伸展方向和自旋方向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如氦原子的两个电子,都在第一层(K层),电子云形状是球形对称、只有一种完全相同伸展的方向,自旋方向必然相反。每一轨道中只能客纳自旋相反的两个电子,每个电子层中可能容纳轨道数是n2个、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是2n2。
另外:
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就是在不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核外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当能量最低的轨道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也就是尽可能使体系能量最低.洪特规则是在等价轨道(相同电子层、电子亚层上的各个轨道)上排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后来量子力学证明,电子这样排布可使能量最低,所以洪特规则可以包括在能量最低原理中,作为能量最低原理的一个补充.

回答2:

同一能级上的电子自旋方向不同。

回答3:

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是相当复杂的.1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它所处的电子层,电子亚层,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和自旋状况.科学实验还告诉我们,在1个原子里,2个电子的电子层,电子亚层,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和自旋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这个原理叫泡利不相容原理.根据这个原理,可以知道每一轨道中只能容纳2个自旋相反的电子,并可进一步推算出每个电子层中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回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