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个感恩的孩子

2025-02-02 02:58: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感恩教育其实在咱们中国文化中一直都存在,无论是“结草衔环”,还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典故,其实都是在强调“感恩”。

但是,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和思维方式,我们却比较少看到具体操作的建议,甚至还存在很多的误解。今天我们就来集中聊一下。

“感恩”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后天的养成

通俗来说,感恩就是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对世界和周围帮助自己的人都心存感激。我们要知道,“对他人心存感激”是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来形成和发展的。

曾经有位妈妈找我咨询,她说:“我家孩子2岁半了,每天动不动就发脾气,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还动手打我,我很伤心失望。我一直全职在家带他,为他牺牲那么多,他为什么一点都不知道感恩呢?”

其实,感激之心的发展至少要具备几个方面的能力,比如站在他人角度思考的能力(心理学上称为“心灵理论”能力,theory of mind)。具备了这种能力,即使对方送给自己的礼物不是自己最喜欢的,孩子也会明白对方的礼物中包含着祝福,以及制作或者挑选时的用心。

同样,作为一个有感恩之心的成人,就会明白朋友的帮助是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和爱,这种帮助有时候甚至会损害朋友自身的利益,所以并不会把朋友的帮助视作“理所应当”。



除此以外,因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近年来关于感恩之心的研究开始增多。有研究显示,除了和“心灵理论”有关以外,和感激有关的脑区和“道德认知、价值判断”有关的脑区之间有大量的重叠,所以感激之心的产生和大脑神经系统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所以,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家长的示范,对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但是他们其实还并不能体会真正的感激。

要知道,心灵理论的发展是学龄前开始萌芽,但是会持续很久的过程,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等能力的发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感恩之心也不是突然就有的,并且,它的发展也是动态持续的。很多成年人都还在学习这一过程。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哪些方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时常会看到关于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文章和建议,事实上其中有一些建议是不可取的。

比如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是因为生活条件太好了。我们应该让孩子多经历一些挫折和磨难,他们就会知道生活不容易,就会感恩了。”

比如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是因为生活条件太好了。我们应该让孩子多经历一些挫折和磨难,他们就会知道生活不容易,就会感恩了。”

诚然,我们往往生病之后才会感叹健康的珍贵,失去之后才会明白拥有的幸福。很多人也确实经历了挫折以后才会更加理解他人和珍惜生活,也更加对帮助自己的人心存感激。

但是,这里的挫折指的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而不是父母“人为设置的”。我们可以想象,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即使在家庭经济状况不错的情况下,一定要给孩子穿补丁衣服,让孩子每年只能买一个玩具。

孩子在拿到玩具和新衣服的时候应该是开心的,甚至是欣喜若狂的,但是这样他就真的知道感恩了吗?他们会不会在看到其它小朋友玩着玩具、穿着卡通新衣服的时候,吸吮着手指头一边羡慕一边自卑?



还有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知道生活不易,学会感恩,会在日常生活中将孩子和其他小朋友进行比较。比如有家长和孩子说:“你们班谁谁谁家里那么困难,根本没有你这么好的物质和学习条件,所以你要珍惜,要努力学习”。

还有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知道生活不易,学会感恩,会在日常生活中将孩子和其他小朋友进行比较。比如有家长和孩子说:“你们班谁谁谁家里那么困难,根本没有你这么好的物质和学习条件,所以你要珍惜,要努力学习”。

殊不知,这种比较之心一旦形成,朝哪个方向发展其实是不可知的。我们没有办法保证,孩子会不会反过来和“条件更好”的同学进行比较,反而会埋怨父母没用,“不配拥有我这么优秀的孩子”。

还有一些父母会经常和孩子诉苦,告诉孩子自己是如何省吃俭用,如何忍辱负重,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就是为了孩子,所以孩子要懂得感恩,只有听自己的话、好好学习才对得起自己。

还有一些父母会经常和孩子诉苦,告诉孩子自己是如何省吃俭用,如何忍辱负重,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就是为了孩子,所以孩子要懂得感恩,只有听自己的话、好好学习才对得起自己。

这种情况下,孩子是可能会感恩父母,但还有很大的可能是“自责”和“负债之心”。感恩应该是让一个孩子更加热爱生活,而不是戴上生活的枷锁。



培养感恩之心的正确打开方式:良好的亲子关系

研究显示,拥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孩子,更有可能对他人心存感激。良好的亲子关系,意味着在养育过程中发生尽可能少的威胁惩罚、比较、控制、冷漠等,也就是说,想要通过上述手段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家庭,父母更有可能和孩子一起谈论不同社交情景,也更有可能引导孩子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所以,这些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更有可能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也更加容易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而研究显示,更频繁经历感恩之情的孩子,他们在困难和逆境中的韧性更强,生活满意度更高,更愿意和别人互动,也有更多的利他行为。



榜样的力量: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

榜样的力量总是很强大的,而对于孩子来说,小时候最近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榜样无疑是父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是更多感激,还是更多抱怨,是总是索取,还是更愿意给予,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生活中遇到困境就一味抱怨配偶的父母,和在困境中也感谢配偶和身边人支持的父母,给孩子的榜样是不同的;

生活中的言行表现出对现有生活和家庭珍惜的父母,和总是拿孩子或者配偶和别人家比较的父母,给孩子的榜样也是不同的;

生活中因为送餐小哥晚到几分钟就破口大骂的父母,和告诉孩子“这个叔叔这么冷还给我们送餐真不容易”的父母,给孩子的榜样也是不同的……

同时,我们可以抓住日常生活的小场景,来引导孩子从感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比如,收到礼物是孩子非常开心的时候,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时机。

我们在和孩子的对话中可以引导孩子去了解送礼物给他的人准备礼物时多么用心,抱着怎样的美好祝愿,会让孩子知道不能只看礼物的大小或者价格,而要看到礼物背后的内涵。即使孩子收到的礼物不是他喜欢的,我们同样可以引导孩子去感谢送礼物的人的祝福或者心意。

比如,小包子过生日的时候,有小朋友送了他自己制作的卡片。卡片上是那个小朋友画的一幅画(钢铁侠),有几张蜘蛛侠的贴纸,还有小包子的英文名字。

小包子很喜欢,我看到卡片以后和他顺势这样聊了起来:

我:哇,A肯定是因为知道你喜欢钢铁侠和蜘蛛侠才做这样的卡片的!

小包子:是啊,他是我的好朋友,我也知道他喜欢什么!

我:原来你们是好朋友呢,他送你这个卡片肯定希望你开心呢!

小包子:嗯,A说他和他爸爸去商店给我挑的蜘蛛侠贴纸!

我:那你告诉他你很喜欢了吗?

小包子:我说了,我还抱了他!妈妈,等他过生日我也要给他做一张卡片,他喜欢Captain America,到时候你可以陪我去买几张captain America的贴纸吗?

......

我:哇,A肯定是因为知道你喜欢钢铁侠和蜘蛛侠才做这样的卡片的!

小包子:是啊,他是我的好朋友,我也知道他喜欢什么!

我:原来你们是好朋友呢,他送你这个卡片肯定希望你开心呢!

小包子:嗯,A说他和他爸爸去商店给我挑的蜘蛛侠贴纸!

我:那你告诉他你很喜欢了吗?

小包子:我说了,我还抱了他!妈妈,等他过生日我也要给他做一张卡片,他喜欢Captain America,到时候你可以陪我去买几张captain America的贴纸吗?

......



我身边有一些信基督的朋友,每天晚饭之前都会祈祷和表示感谢。虽然我们不信教的朋友一般都不会有这个仪式,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借鉴的地方。

比如在家里墙上的写字板上画上一颗“感谢树”,告诉孩子每次当我们觉得要感谢谁的时候就写一句话到便签纸上,然后贴上去,如果孩子不会写字,可以他们口述,父母代笔。

父母可以示范,写出各种感谢,比如对家人爱和支持的感谢(比如感谢奶奶做了很好吃的鱼,感谢爸爸开车带大家出去玩,感谢孩子在伤心的时候给自己的一个拥抱……),对其他人的感谢(感谢今天捡到钱包还给自己的陌生人,感谢外卖小哥冒雨送餐……),对天气的感谢(感谢天晴,可以去逛公园;感谢下雪,可以去堆雪人……),对自己的感谢(感谢自己这么努力和坚强……)



我们常说跬步千里、汇流成海。所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有心,随时都可以为孩子采撷生活中的点滴,和孩子共同走向一个更加包容宽和、博大辽远的天地。

回答2:

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载体。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利用一些重要的时间点,可以在家创设一些重要的感恩仪式。这种比较正式的仪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如何表达感恩。这些重要的时间点,可以是每周的一次固定晚餐,可以是家庭成员过生日的时候,当然还可以是感恩节这一天。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核心的品质之一,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关键基础。感恩既可以被看成是性格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可以培养的习惯,更是一种社交技能。充满感恩的生活氛围、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会让每个人收获积极乐观、无比温馨的感受

回答3:

想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对万事万物抱有敬畏之心。当孩子们懂得感恩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当孩子懂得感恩万事万物时,就能积极地拥抱生活,更为坦然地面对人生中好坏得失。

因此,学会感恩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父母做孩子感恩的榜样。孩子天生就会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表达感恩同样如此。想让孩子懂得尊敬他人,感恩大家,就需要家长自身先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

家长经常在生活中表示感谢,孩子就会耳濡目染。

比如,到饭店用餐,家长可以对服务员经常说“谢谢”;遇到别人帮忙时,我们可以通过言行表达感谢;工作很累时,不要一味在孩子面前抱怨,而是以“虽然工作很累,但还是很感激有这样一份工作可以让我们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的话语感恩生活。

回答4:

当接受别人的帮助时,孩子会说“谢谢”吗?

当父母或朋友生病时,孩子会比平时更体贴,主动做些什么吗?

当孩子自己吃着零食时,他会想到分一点给身边的人吗?

当看电视时,他会征求你的意见,问“妈妈,你想看什么”吗?

当你过生日的时候,孩子会为你送上祝福和惊喜吗?

……

孩子对生活有感恩的态度,他们的心中便有一块“良田”,用以孕育生活的美。感激的力量会让美好的东西像磁石一样,把幸福源源不断地吸引过来。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心态。

那么,父母要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呢?

1.带头大声说“谢谢”

妈妈帮爸爸做事时,爸爸要大声地对妈妈说“谢谢”;妈妈接受爸爸的帮助,也要说一声:“谢谢”。虽只有简单的两个字,却能为孩子播下感恩的种子,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对于别人的帮助要表示感激。在这种氛围中,孩子耳濡目染,接受这种最基本的礼仪,就会逐渐将感恩内化在日常生活中。

2.充分利用节假日

节日是感恩教育很好的时机。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清明节等节日,都是培养孩子感恩父母、老师、长辈的好契机。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真诚感谢的话语。节日的各种活动在无形中能强化孩子感恩的意识。

3.帮孩子表达感恩

当孩子不知道怎样表达谢意时,父母要理解和帮助他,这时可以替孩子以他的名义来感谢。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他的处境,体验到充足的安全感、信任感,轻松学会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谢意。

4.发挥榜样作用

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父母要做好榜样。有则公益广告中有这样的镜头:媳妇每晚都把热乎乎的洗脚水端到婆婆的房间,为婆婆洗脚;另一个镜头是媳妇四五岁的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颤巍巍地端来洗脚水也要为他妈妈洗脚。画面温馨感人,这正是言传身教的力量。

5.让孩子体验感恩

很多孩子喜欢帮大人做家务,如:浇花、择菜、扫地等,有时候会“越帮越忙”,这时父母切勿忽视孩子的行为,剥夺孩子做事的机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了解父母的不易,学会关爱他人,感恩之心在孩子的体验中逐步唤醒。

感恩的力量是无限的。感恩让我们拥有真正的幸福和发自内心的快乐。从小让孩子学会感恩,是送给孩子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他拥有温暖而有力量的一生。

回答5:

让孩子体验家务活,使其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和撑起这个家的重担,观察社会,观察三百六十行从业者的敬业精神,使其懂得收获都是从辛苦的工作当中累积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