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力发育上,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
这一阶段的孩子不是通过内在思维来操纵物体,而是靠吸吮、触摸、抓握和咬等感官动作来学习和理解他们身处的环境。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任何事物都是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看过之后就会立刻忘掉。只有到了这一阶段的后期,事物才能在孩子脑海中形成相对应的表征符号。
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时期孩子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学会对事物进行符号思维,看到一个词或一个物品就能联想到与之对应的表征符号。不再停留在吸吮、扔东西等感觉运动层面的活动,而是学会想象活动,在脑海中再现看到或听到的事物并进行思考。但这时的孩子在思维方面仍有很多局限性,他们的思维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到这个阶段的后期,才会去考虑别人的观点。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到了7岁左右,孩子的智力发展明显有了质的飞跃,从依赖于感官知觉转变为依赖于逻辑推理。主要表现为孩子不再被事物发生在外界的方式束缚,而是思维方式变得更灵活,具备了一定的排序、归类和理解数字的能力。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大约11岁以后,孩子开始进入思维的高级阶段,在这一时期能够处理纯假设和抽象的概念,进行逻辑推理等一系列的智力活动,其思维方式变得理性化、系统化和抽象化,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情境,想出一定的方案去解决问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表明,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而智力是对环境的适应。
从出生起,孩子就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想要迫不及待地去探究,通过不断的尝试丰富自身经验,然后把现有的经验纳入已有的理解方式。
但是,每一个个体都存在差异性,不可能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智力的最高水平,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第一个问题答案: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为:
(1) 从概括的性质的演变来看,一般认为是从动作的概括向表象概括,再向概念概括发展;
(2) 从反映的内容的演变来看,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第二个问题答案:
直觉行动性是先学前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也是直觉行动思维的重要特征。
(1)直观性与行动性。
儿童的思维与他的感知和动作密不可分,他不可能在动作之外思考,是在行动中利用动作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行为还没有分开来,因此,他不可能预见、计划自己的行动。儿童的思想只能在活动本身展开,他们不是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是边做边想。
(2)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直觉行动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动作之中,还表现在感知的概括性。儿童常以事物的外部相似点为依据进行知觉判断。
虽然直觉行动思维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在刺激物的复杂关系和反应动作之间形成联系,但由于缺乏词的中介,儿童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只是简单运动性和直觉性质的,而不是概念的。因此,它只能是一种“行动的思维”、“手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