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法在执行宪法中的功能定位
经济学界只注意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形式区别,却忽略了经济法在执行宪法上与民商法的基本分工.经济宪法是指一国“国民经济生活秩序的整体抉择.”
为了实现经济宪法规定的“国民经济生活秩序”,各个部门法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分工.众所周知,民商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因此执行的是经济宪法规定的私人领域的经济秩序.而经济法则不同,它所作用的经济关系具有“社会公共性”.
因此,其执行宪法规定的经济公共领域而非私领域的“国民经济生活秩序”.从宪法经济自由的价值上分析,民商法偏重于追求私人之“积极经济自由”,坚持当事人意思自治基本原则;而经济法则重点保护私人之“消极经济自由”,坚持政府依法管理经济基本原则.
(二)经济法确认社会公共经济关系的具体内容
我国宪法宣示了经济公共领域的基本秩序.如宪法第15条: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些规定涉及经济公共领域的宪法秩序.宪法作为效力最高的根本大法,只能作出抽象或者原则的宣示,具体内容需要经济法予以明确,以便建立具体的实现法律机制.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化也要求经济法确认宪法宣示的经济秩序具体内容.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目前政府的职能由以前的经济统制转变为有选择的经济公共管理,即“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政府职能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法律事先确认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具体内容,以此来确定政府经济管理职权的范围.政府管理作为一种国家机制的存在,扮演的并不是固定“守夜人”或者“干预者”的角色,而是要遵照经济宪法和经济法的规定,根据经济情势的需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也就是说,在法治经济的语境下,市场经济关系中哪些属于社会公共经济关系而需要政府予以保护,哪些仅代表私人利益而应由民商法律调整,是需要经济宪法、经济法和民法共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