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门前的石狮子的来历

谢谢
2024-12-12 16:12:4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狮子在中国倍受欢迎,被视为吉祥物。在中国古代,不仅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时常可见到一对用以镇宅护卫的石狮子,而且还有大型的舞狮表演,白居易的《西凉伎》诗中描述舞狮时说:“西凉伎, 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 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 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 鼓舞跳粱前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 安西都护进来时。”与现代所见的舞狮情景颇有几分相似。另有唐初虞世南在《狮子赋》中,把狮子称为“绝域之神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称“狮子出西域诸国,为百兽长。”在现代中国的众多园林名胜中,也可见到各种造型的石狮子。如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这些石狮有雄有雌,有大有小,神情活现,穷极工妙,最小的狮子仅有几厘米。北京天安门前金水河畔也有两对威风凛凛的大石狮子。
  狮子是产自哪里?用石狮子把大门的习俗起源于何时?有何作用呢?
  据杨宪益先生的《译余偶拾·民间保存的唐〈西凉伎〉》记载:“我国民间季节风俗里的舞假狮子,我们要记得,是由印度传过来的。印度今日民间赛会里还有舞狮子。我国本没有狮子,关于狮子的一切知识原来都是由印度来的。就连狮子的名称原来也是译音。锡兰岛原来梵名为僧伽罗(simhala),意为狮子国,大食人又名其岛为sielediba或sirandib。中文的‘狮子’恐怕不是根据梵文,而是根据大食人读音转译的,这是因为古代南海的大食人为中印文化间的媒介之故。”另据古代文献,司马彪《续汉书》中说:“条支国出狮子、犀牛。章帝章和元年(87),安息国遣使献狮子。”杨炫之《洛阳伽蓝记》中说:“永桥南道东有白象、狮子二坊……狮子者,波斯国胡王所献也,为逆贼万俟丑奴所获,留于寇中。永安末(530),丑奴破,始达京师。”李肇《唐国史补》中说:“开元末(约741),西国献狮子。至长安西道中,系于驿树,树近井,狮子哮吼,若不自安。俄顷风雷大至,果有龙出井而去。”《后汉书·西域传》:“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符拔。”是说远在西亚的安息国(相当于今伊朗)派使臣给当时的汉章帝刘桓送来罕见的礼品:狮子和符拔(一种形麟而无角的动物)。由此可见,中国不产狮子,狮子的原产地不在中国而是非洲、印度、南美等地。如果中国产狮子,就不必劳他国远途运来,而且,“物以稀为贵”,如果中国产狮子的话,狮子在中国的地位也不会如此之高。
  那么石狮子又是何时走向民间,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的呢?这种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据程张先生著《元代石狮趣谈》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后来相沿成习。另有一篇刻录元代地方风俗的文章——《析津志辑佚·风俗》记载:“都中显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顿。”这里说的是石狮子出现的最早时间和记录。
  将石狮子摆在大门口到底有何寓意呢?民间流传的说法是这样的:

  (一)避邪纳吉。狮子最早用来镇守陵墓,在古人心中被视为驱魔避邪的瑞兽。因此,在乡间路口,有时人们会设立石狮子与“石敢当”,希望它们能够镇宅、避邪、保护村寨的平安等;

  (二)预卜灾害。在传说中,狮子有预卜灾害的灵力。如果遇到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石狮子的眼睛就会变成红色或流血,人们根据此征兆,便可采取应急避难;

  (三)彰显权贵。宫殿、王府、衙署、宅邸等处的守门石狮,常常气宇轩昂、威震八方,显示出主人的权势和尊贵;

  (四)艺术装饰。石狮的造型多变,工艺精美,是出色的艺术品。石狮子不仅是古代建筑物不可缺少的装饰品,也是现代园林名胜中常用的装饰品。

回答2:

中国实际上没有狮子这种动物,用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

狮子原产地不在中国而是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往,狮子才得以进入中国.这在当时的国都洛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此,狮子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始走入中国人的民俗生活,不仅受到礼遇,而且国人对它厚爱有加,尊称之为“瑞兽”,抬到了与老虎不相上下的兽中之王的地位。

狮子在中国交了如此好运,也得益于汉代时佛教传入中国。《灯下录》云: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所以佛教徒将狮子视为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而倍加崇拜。以后就把佛家说法音声震动世界、群兽慑服称之为“狮子吼”。在我国佛教圣地五台山的许多寺庙,都供奉着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像。传说这位专司人间聪明智慧的文殊菩萨是骑着狮子首先来到五台山显灵说法的,五台山也就成了文殊菩萨说法的道场。

狮子有了这等威严,在汉唐时的帝王陵墓、贵胄坟宅前开始出现了石狮的踪迹。但当时只限于在陵墓坟宅前摆放,作为神道上的神兽,常与石马、石羊等石像生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慑,使人产生敬畏的心理。

这时的石狮子还没有进入民间百姓之中,在形制上也与后来守卫大门的石狮子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就是石狮子雕像下面没有高大的石头台座,这在汉唐古石狮遗物中可以明见。

石狮子何时走向民间,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这种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据程张先生《元代石狮趣谈》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的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

因为古代万物分阴阳和雌雄,古人把石狮子视为吉祥物,自然要分公和母了.不但是从表情上,从它们的前脚所踩物品的不同,也可以区分.雌石狮子脚下所踩之物是可爱的小狮子,而雄石狮子脚下所踩之物是一个精致的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