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可能于公元初从海上传入中国
我国文物工作者日前在江苏连云港沿海的孔望山佛教摩崖石刻中发现一处铭刻,从而将摩崖石刻的雕刻年代确定为公元61年,比原先认为的年代提前了100多年。这一发现表明,佛教在印度诞生之后,可能于公元初就从海上传到了中国。
孔望山摩崖造像发现于1979年,造像依山就势浮雕而成,分布在长17米、高8米的褚黄色崖壁上,共刻有人像100多个。当初发现时,国家文物局有关专家经论证,推算摩崖造像为“东汉桓、灵之际的历史遗存”,比筑于建元二年(公元336年)的敦煌莫高窟还要早200年,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处佛教摩崖造像。1988年,孔望山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文物研究所石窟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贾瑞广近年来多次探访位于孔望山摩崖造像群东70米处的大型圆雕石像,在观察石像细部岩石变化时发现,在石像左下方前腿里侧,有一行竖刻隶书,由于长期风化与石像身上的裂纹颗粒几乎浑然一体,极不易辨认。贾瑞广当即拍下照片,回京后,在与东汉的“永元”“永初”“永宁”“永和”“永嘉”“永寿”等比勘后,确认为“永平四年”。
“永平”是东汉第二个皇帝汉明帝刘庄的年号。刘庄是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永平四年为公元61年。这一年代比“东汉桓、灵之际”的推算提前了127年。
贾瑞广认为,孔望山摩崖造像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孔望山石像与佛教摩崖造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同一时代雕造、互有联系的一处雕像群。石像蹄足上的仰莲雕刻,表现了释迦牟尼“乘象投胎”的内涵,和摩崖造像中“舍身饲虎”“涅盘图”等佛教传说故事,共同组成了早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与道教交错的社会生活画面。
这是最新的定论噢
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论,异说颇多,最广泛的说法是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并迎请迦叶摩腾、竺法兰等僧至洛阳,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为我国寺院的发祥地;并于此寺完成我国最早传译的佛典《四十二章经》。 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高中历史书上写的是西汉末年传入
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
汉武帝时期,由达摩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