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后感

主要是感想
2025-01-04 02:52:3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孔子,这个出生在周朝(公元前551年)的文化人,对他之后的中国人影响巨大。电影《孔子》的开篇,是从孔子中年为官开始讲起的。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割据战乱连连的年代,孔子空有一腔热血和斗志,想借助鲁国的君上实现自己宏伟的政治抱负,不想君上只是个傀儡君王,掌控不到国家机器——军-队。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边耍猴人的把戏,跳的最欢的时候却遭到主人的叫停。
孔子的中年蹉跎,其根本原因是个人不着边际的理想害的。孔子的理想仿佛空中飞舞的风筝,自己并不能完全掌控,线一断便没有了踪影。一个人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那是浮躁,过低则是自卑。而孔子恰恰前后都经历了,直到两个弟子先后死去,加上自己也上了年纪,于是思想方才变得稳重务实。孔子回鲁国后,不涉足政治的决定实在是难得的清醒,要不然哪有后人传颂的《春秋》。
看孔子的成败得失,缘于他有三个知音人。
其一,弟子颜回。颜回誓死一辈子追随无论贫穷与富贵的孔子。在孔子被迫离开鲁国的时候,颜回和众弟子的追随给了孔子最大的精神动力。孔子周游列国,如果没有弟子们的追随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说不定早客死他乡了。颜回跳入冰水中上下几次徒手打捞书简,是因为太在乎老师的书简了,可惜聪明的颜回没有想到人脑远比书简更重要。颜回的死,让孔子伤心欲绝,一个贴心的知音走了。
其二,卫国南子。周迅饰演的南子,并没有传说中的色和荡,可能这无关演技,导演用错人了。卫国,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也是唯一有机会施展个人才能和影响力的外国。而给他这个机会的是南子,没有南子,孔子未必有机会在他国施展自己的学识和抱负。所以讲究礼节注重道德的孔子力排众人的劝诫,去见了名声不好的南子。南子的轻-浮和挑-逗都在孔子的预料之中,可是南子却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这句话完全出乎孔子的意料,南子的深深一拜,恐怕不只是仰慕孔子的学识和人品,所以孔子真有些相逢恨晚感激涕零的味道。南子在戏中,不过短短几分钟,却是神来之笔,她的言语拔高了孔子的历史形象。
其三,鲁国大相国季恒子。季恒子的扮演者陈建斌,其演技可圈可点。季恒子虽然跋扈不仁,但是他识时务懂谋略。季恒子,既是阻止孔子在鲁国改革的主要对手,又是迫使孔子周游列国的推动人,最后还是让孔子还归故里的邀请人。造化弄人,季恒子的所作所为成就了孔子在德仁礼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季恒子还是最了解孔子心思的人之一,致死不忘迎孔子回国。
邀请周润发扮演孔子,可能是导演胡玫经过反复思考后的决定,发哥的形象和演技都是一流的,特别是眼神无人能及。能够有机会饰演孔子我相信是发哥的一种荣耀,但是戏中的情节未必吻合发哥的想法。不知是出于商业的考量,还是编辑的能力有限,电影中的孔子与历史中的孔子相去甚远。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军,让人想到诸葛亮和墨者革离,不知道这和宣扬孔子思想的主旋律有什么相关联的?有人说,看了电影《孔子》就像在看“丧家犬”。悲哉,可怜一代圣人,让后人如此诠释!

二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的国公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他就是万世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砺与洗礼。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贫困病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挡他思想的升华!他三十而立办教育,开私塾,使贫困人民得以走进知识的殿堂,他“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知识传播突破了出生,阶级的鸿沟,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知识走进民间,面向大众。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这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壮举,是我们的民族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越了当时任何以出生决定知识走向的民族,为中华民族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当今的世界“文明的冲突”随处可见,局部的战火弥漫着硝烟,纷乱的动荡使生灵涂炭。我国国内因社会转型而带来的问题亦急需解决。当今的时代最需要什么?需要“和谐”!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贫富平均.重视民生的个守本分的和谐社会吗?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与我国现阶段追求的缩小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立东方,并已走向世界!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

回答2:

孔子,这个出生在周朝(公元前551年)的文化人,对他之后的中国人影响巨大。电影《孔子》的开篇,是从孔子中年为官开始讲起的。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割据战乱连连的年代,孔子空有一腔热血和斗志,想借助鲁国的君上实现自己宏伟的政治抱负,不想君上只是个傀儡君王,掌控不到国家机器——军-队。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边耍猴人的把戏,跳的最欢的时候却遭到主人的叫停。
孔子的中年蹉跎,其根本原因是个人不着边际的理想害的。孔子的理想仿佛空中飞舞的风筝,自己并不能完全掌控,线一断便没有了踪影。一个人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那是浮躁,过低则是自卑。而孔子恰恰前后都经历了,直到两个弟子先后死去,加上自己也上了年纪,于是思想方才变得稳重务实。孔子回鲁国后,不涉足政治的决定实在是难得的清醒,要不然哪有后人传颂的《春秋》。
看孔子的成败得失,缘于他有三个知音人。
其一,弟子颜回。颜回誓死一辈子追随无论贫穷与富贵的孔子。在孔子被迫离开鲁国的时候,颜回和众弟子的追随给了孔子最大的精神动力。孔子周游列国,如果没有弟子们的追随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说不定早客死他乡了。颜回跳入冰水中上下几次徒手打捞书简,是因为太在乎老师的书简了,可惜聪明的颜回没有想到人脑远比书简更重要。颜回的死,让孔子伤心欲绝,一个贴心的知音走了。
其二,卫国南子。周迅饰演的南子,并没有传说中的色和荡,可能这无关演技,导演用错人了。卫国,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也是唯一有机会施展个人才能和影响力的外国。而给他这个机会的是南子,没有南子,孔子未必有机会在他国施展自己的学识和抱负。所以讲究礼节注重道德的孔子力排众人的劝诫,去见了名声不好的南子。南子的轻-浮和挑-逗都在孔子的预料之中,可是南子却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这句话完全出乎孔子的意料,南子的深深一拜,恐怕不只是仰慕孔子的学识和人品,所以孔子真有些相逢恨晚感激涕零的味道。南子在戏中,不过短短几分钟,却是神来之笔,她的言语拔高了孔子的历史形象。
其三,鲁国大相国季恒子。季恒子的扮演者陈建斌,其演技可圈可点。季恒子虽然跋扈不仁,但是他识时务懂谋略。季恒子,既是阻止孔子在鲁国改革的主要对手,又是迫使孔子周游列国的推动人,最后还是让孔子还归故里的邀请人。造化弄人,季恒子的所作所为成就了孔子在德仁礼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季恒子还是最了解孔子心思的人之一,致死不忘迎孔子回国。
邀请周润发扮演孔子,可能是导演胡玫经过反复思考后的决定,发哥的形象和演技都是一流的,特别是眼神无人能及。能够有机会饰演孔子我相信是发哥的一种荣耀,但是戏中的情节未必吻合发哥的想法。不知是出于商业的考量,还是编辑的能力有限,电影中的孔子与历史中的孔子相去甚远。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军,让人想到诸葛亮和墨者革离,不知道这和宣扬孔子思想的主旋律有什么相关联的?有人说,看了电影《孔子》就像在看“丧家犬”。悲哉,可怜一代圣人,让后人如此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