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门广场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与天安门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1986年,天安门广场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
北京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处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扩展资料:
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
迎着新年第一缕晨曦,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隆重举行。新时代、新仪式、新气象,这是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后,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首次执行的升国旗仪式。
东方欲晓,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巍然屹立,中华大地万象更新。天安门广场,九万多名各族各界群众昂首肃立,静候神圣时刻来临。
7时32分,升旗号角划破长空,升旗仪式正式开始。高亢激越的号角,传递出中国人民阔步新征程的自信豪迈。
22秒号角余音未了,96名解放军仪仗队队员组成的护旗编队,从城楼中间券门走上金水桥,30名礼兵肃立两侧迎接国旗。
7时33分,编队走出金水桥,齐步换正步行进。3名身着陆海空军服的分队长,拔刀出鞘,行举刀礼,90名队员端枪护卫国旗威武前行。
7时34分,编队抵达国旗杆基座,升旗组3人齐步走上基座准备升旗,护旗队员面向国旗列队。
“向国旗——敬礼!”随着分队长响亮的口令,护旗队员和礼兵行举枪礼。
7时36分,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挥动右臂划出优美弧线,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展开,与喷薄的朝阳一同升起。
这一刻,不论地域、不分民族,所有语言都汇成同一首歌;这一刻,亿万军民的爱国热情随着国旗一起升腾。
国旗冉冉升到杆顶,飘扬在祖国的蓝天里。人群中爆发出如潮的掌声、欢呼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安门广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时代 新仪式 新气象 人民解放军执行天安门广场升国
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广场。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的中央;人民大会堂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广场的东西两侧遥遥相对;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矗立在广场的南部。现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参观、游览,天安门广场,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天安门城楼
座落在广场北端的天安门城楼虽饱经沧桑却依旧朝气蓬勃、威严四仪。天安门是北京城的眼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是明代皇城的正门,当时叫“承天门”,有承天启运之意。刚开始修建的时候,可不是现在看到的这个模样,而是五座木牌坊,后来改建成九开间门楼。清顺治八年(公元 1651年),清世祖福临重新修建这座城楼。建国后,人民政府又重建了城楼上的木建筑、加厚城墙,才成了现在的样子。明、清两朝,这儿是禁地,到公元1911年清王朝覆灭为止,除了皇亲贵族,老百姓不准过往。它最大的用途,是国家有大庆典(如皇帝登极、册立皇后)时在此举行“颁诏”仪式。而如今只要有机会,你随时都能登上这座城楼,去眺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
在晴朗的天宇下,城楼上有黄色琉璃瓦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朱红的柱子和城台,白色的华表、石栏杆、石狮子,金水桥一一浮现。碧水青天,丹墙绿树,石栏黄瓦,画梁朱柱,色彩丰富,轮廓美丽,宏伟端庄。
站在城楼上,放眼望去,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这些气势轩昂的现代大建筑竖立在宽阔的广场上,使广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庄严的布局、磅礴的气势,会使每一个中国人油然而生自豪之情。
历史的回声仿佛还在回响,历史的步伐依然在前行,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同共和国一道迎接着一个又一个新的黎明。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人民英雄纪念碑
位于天安门广场的正中央,是1952年根据梁思成的设计方案动土建造的。碑高37.94米,碑基三千多平方米,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碑身是坚硬的花岗岩,周围是美观朴素的双层汉白玉栏杆。碑上刻着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还有反映中国现代史进程的8幅大型浮雕,是世界上稀有的巨型浮雕之一。
人民大会堂
位于广场西侧,高46米,长336米,宽206米,建筑面积则达十七万平方米。
大会堂的正面有十二根大理石门柱,每根高达二十五米。中央大厅为桃红色大理石地面和汉白玉石柱,顶部挂着水晶玻璃花灯。中央大厅后面是万人大礼堂,礼堂装饰典雅,灯光宜人。大会堂的北部是可容纳五千个席位的宴会厅,大如足球场,装设富丽堂皇。大会堂所有厅室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又吸取了外国的建筑精华,布置得大方雅致,极有特色。
毛主席纪念堂
位于广场南侧,建成于1977年9月。整个建筑坐落在枣红色花岗岩砌成的高大基座上。纪念堂分北厅,瞻仰厅和南厅三部分,毛泽东的遗体就安放在瞻仰厅内的水晶棺中,周围是全国各地送来的名贵花草,北厅上层还陈列有毛泽东、周恩来等开国元勋的革命事迹。
正阳门
又名前门,位于广场南端,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城外有瓮城和箭楼,正阳门与天安门南北相对,是北京内城九门中的正门,建有三重飞檐,二层阁楼,通高42米,历史上只有皇辇宫车可以从此门出入。是北京唯一保存完整的城楼和箭楼。
在晴朗的天宇下,城楼上有黄色琉璃瓦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朱红的柱子和城台,白色的华表、石栏杆、石狮子,金水桥一一浮现。碧水青天,丹墙绿树,石栏黄瓦,画梁朱柱,色彩丰富,轮廓美丽,宏伟端庄。
站在城楼上,放眼望去,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这些气势轩昂的现代大建筑竖立在宽阔的广场上,使广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庄严的布局、磅礴的气势,会使每一个中国人油然而生自豪之情。
历史的回声仿佛还在回响,历史的步伐依然在前行,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同共和国一道迎接着一个又一个新的黎明。
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两馆同处于一座宏伟的大厦,南部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北部是中国革命博物馆,楼高33米,长313米,宽100米,气势壮阔,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对应。
中国革命博物馆于1961年7月1日正式开放,馆内以45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绘画、模型、雕塑等展品,生动地再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过程。陈列分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近代工业的产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是中国目前革命文物收藏量最大的博物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1959年10月迁入现址,馆名为郭沫若先生亲笔所题。现有展厅约9000多平方米,文物藏品 30多万件,其中一级文物2000多件,文物照片10多万张,图书馆藏专业书籍20多万册
首先他不是世界上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