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杨伟民说,把握好未来五年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是制定好“十二五”规划的前提。从国内国外环境来看,第一我国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是十六大作出的主要判断,但是今后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于复杂。因为未来一个时期,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很难再现2002到2007年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4.4%这样的水平,由此必然会导致世界贸易和投资的增长速度下降。
杨伟民表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模式面临深度的调整。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提出来要再工业化,工业化起源于英国,去工业化实际上是从美国开始的,但是现在发达国家认识到需要进一步的工业化。当然再工业化不是说要复制传统的产业,再工业化主要是要发展一些低碳技术、新能源,要把一些产品的生产拉回到合理的运输半径之内,这也是出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要求。
另外,我国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地区冲突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相对于我国已经非常庞大的生产能力来讲,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会使我国未来发展面临一个重大的瓶颈制约,就是市场短缺。我国前五年的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外部需求力度迅速增加实现的,但是未来外部需求的增长空间有限。
第二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我国G D P总量已是世界第二,人均G D P达到四千美元以上,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这会带来许多新的一些阶段性的变化,比如我国的需求结构、人口结构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一方面人口总量可能会过剩,另一方面又面临劳动力结构性的短缺。
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我国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中央把“十二五”时期称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入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下是十一五规划中有关指导思想、主题、主线的原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见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