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风俗习惯

2024-12-22 15:05:2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礼仪与习俗 印度人与友人见面很讲礼节,通常是双手合掌,表示致意。合掌时,对长辈宜高,对平辈宜平,对幼辈则低,以分别示以尊敬、对等和关怀。迎候佳宾则敬献花环,
表示由衷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在赞同或同意对方意见时,往往是摇头而不是点头。 印度殡葬火葬:通常选择圣河河畔举行;水葬,把尸体推入水中,任其随波逐流漂走;天葬或野葬,把尸体丢在野外或林中,让秃鹰啄食或野兽饱餐,穆斯林则实行土葬。
社会重男轻女,穆斯林女子一般很少抛头露面,更不与陌生人随便交往,也不可同异性握手。妇女多在前额中央点上吉祥痣,喜欢佩带项链、胸饰、耳环、鼻圈、戒指、脚镯等饰物。
印度教节日 (1)杜尔迦节,孟加拉人最大的节日,每年约9~10月间举行。(2)酒红节,音译“霍利节”,每年2月底,3月初举行。(3)灯节,音译“迪瓦利节”,印度教最隆重的节日,每年10~11月间举行,通常全国庆祝5天至半个月。(5)娑婆室伐底节,一译“萨拉斯瓦蒂节”,意为“知识女神节”、每年1~2月间举行。(6)扎格纳乘车节,每年6~7月间,在沐浴后的第15天举行。(以上均为公历)
伊斯兰教节日 (1)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两大重要节日之一。希吉拉历9月(公历2月左右)。(2)古尔邦节,伊斯兰教两大节日之一,意译“宰牲节”。希吉拉历12月10日(公历4月左右)。
锡克教节日 那纳克诞辰节,公历11月的第一个满月。
耆那教节日 摩诃毗罗节,纪念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即大雄)的节日,每逢15年(3月)一度的耆那教重大祭典。
此外,印度基督教徒与世界基督教徒一样,每当复活节、圣诞节以及少数佛教徒、袄教徒和犹太教的各自节日,也都要纪念或庆祝一番。

回答2:

  礼仪与习俗 印度人与友人见面很讲礼节,通常是双手合掌,表示致意。合掌时,对长辈宜高,对平辈宜平,对幼辈则低,以分别示以尊敬、对等和关怀。迎候佳宾则敬献花环,
  表示由衷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在赞同或同意对方意见时,往往是摇头而不是点头。 印度殡葬火葬:通常选择圣河河畔举行;水葬,把尸体推入水中,任其随波逐流漂走;天葬或野葬,把尸体丢在野外或林中,让秃鹰啄食或野兽饱餐,穆斯林则实行土葬。
  社会重男轻女,穆斯林女子一般很少抛头露面,更不与陌生人随便交往,也不可同异性握手。妇女多在前额中央点上吉祥痣,喜欢佩带项链、胸饰、耳环、鼻圈、戒指、脚镯等饰物。
  印度教节日 (1)杜尔迦节,孟加拉人最大的节日,每年约9~10月间举行。(2)酒红节,音译“霍利节”,每年2月底,3月初举行。(3)灯节,音译“迪瓦利节”,印度教最隆重的节日,每年10~11月间举行,通常全国庆祝5天至半个月。(5)娑婆室伐底节,一译“萨拉斯瓦蒂节”,意为“知识女神节”、每年1~2月间举行。(6)扎格纳乘车节,每年6~7月间,在沐浴后的第15天举行。(以上均为公历)
  伊斯兰教节日 (1)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两大重要节日之一。希吉拉历9月(公历2月左右)。(2)古尔邦节,伊斯兰教两大节日之一,意译“宰牲节”。希吉拉历12月10日(公历4月左右)。
  锡克教节日 那纳克诞辰节,公历11月的第一个满月。
  耆那教节日 摩诃毗罗节,纪念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即大雄)的节日,每逢15年(3月)一度的耆那教重大祭典。
  此外,印度基督教徒与世界基督教徒一样,每当复活节、圣诞节以及少数佛教徒、袄教徒和犹太教的各自节日,也都要纪念或庆祝一番。

回答3:

  礼仪与习俗
印度人与友人见面很讲礼节,通常是双手合掌,表示致意。合掌时,对长辈宜高,对平辈宜平,对幼辈则低,以分别示以尊敬、对等和关怀。迎候佳宾则敬献花环,
  表示由衷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在赞同或同意对方意见时,往往是摇头而不是点头。 印度殡葬火葬:通常选择圣河河畔举行;水葬,把尸体推入水中,任其随波逐流漂走;天葬或野葬,把尸体丢在野外或林中,让秃鹰啄食或野兽饱餐,穆斯林则实行土葬。
  社会重男轻女,穆斯林女子一般很少抛头露面,更不与陌生人随便交往,也不可同异性握手。妇女多在前额中央点上吉祥痣,喜欢佩带项链、胸饰、耳环、鼻圈、戒指、脚镯等饰物。
  印度教节日 (1)杜尔迦节,孟加拉人最大的节日,每年约9~10月间举行。(2)酒红节,音译“霍利节”,每年2月底,3月初举行。(3)灯节,音译“迪瓦利节”,印度教最隆重的节日,每年10~11月间举行,通常全国庆祝5天至半个月。(5)娑婆室伐底节,一译“萨拉斯瓦蒂节”,意为“知识女神节”、每年1~2月间举行。(6)扎格纳乘车节,每年6~7月间,在沐浴后的第15天举行。(以上均为公历)
  伊斯兰教节日 (1)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两大重要节日之一。希吉拉历9月(公历2月左右)。(2)古尔邦节,伊斯兰教两大节日之一,意译“宰牲节”。希吉拉历12月10日(公历4月左右)。
  锡克教节日 那纳克诞辰节,公历11月的第一个满月。
  耆那教节日 摩诃毗罗节,纪念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即大雄)的节日,每逢15年(3月)一度的耆那教重大祭典。
  此外,印度基督教徒与世界基督教徒一样,每当复活节、圣诞节以及少数佛教徒、袄教徒和犹太教的各自节日,也都要纪念或庆祝一番。

回答4:

印度人有4大传统仪式,分别是出生、葬礼、婚姻和普迦仪式。 出生 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 印度教徒在恒河“圣水”中沐浴去的。而这对于贫穷人家而言,确实是一项庞大的负担。 印度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儿时,会用拍手示意,代表两手空空来也。但如果生的是儿子时,那就大大不同了,家人会立刻敲锣庆祝,表示儿子将来娶老婆时,可以带来响当当的嫁妆。 印度人庆祝小孩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小孩未来的婚姻对象。 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传统上,将死者抬送到火葬场的任务,应该由家属担任,但是现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给专人处理。在印度,专门处理丧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视为种姓地位最低的贱民。 一般送葬的仪式都非常简单,但是比较富有的人家,可能会请乐师在前面演奏,浩浩荡荡地游行。火葬前,死者的长子必须手持油灯绕行遗体3次,当火葬柴堆被点燃时,死者长子必须将头发剃光,只在后脑勺留一小撮,然后到河里沐浴净身。火葬结束后,死者骨灰会被扫到河里,代表灵魂已经脱离躯壳、得到解脱。 婚礼 身穿传统服饰的印度妇女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最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区域、背景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 印度婚礼仪式相当繁琐,结婚之前,双方家长会透过充当媒人的祭司讨论嫁妆事宜,女方必须答应男女提出的嫁妆数量后,双方才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婚礼前一天,新娘必须根据传统化妆方式,开始抹油、沐浴、更衣、梳头、画眼线、抹唇砂、并且在脚上涂以红色、在额头点红色蒂卡、在下巴点黑痣,接着还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脚上绘饰汉那图案,然后洒香水、配戴首饰和发饰,最后是把牙齿染黑、嚼槟榔、擦口红,才算大功告成。 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久。 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 普迦仪式(Puja)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司担任。仪式中信徒会将神像装饰后抬出寺庙游行庆祝,并且奉献鲜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过程中,信徒用手轻轻覆盖祭司手中的灯火,然后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触一下,代表接受神祇赐予的力量。 通常在普迦仪式结束后,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过的鲜花、蒂卡粉或水,称为“波拉沙达(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几乎都涂有红色或白色的粉末。 传统服饰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饰和装扮,看出当地人的宗教信仰、种族、阶级、区域等。 男性包头巾: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头巾,这种头巾称为Turban。头巾有各式各样的包裹方法,其中锡克教男性头巾,具有特定样式。 根据传统,锡克人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小孩头巾样式比较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髻形状。成年人的头巾样式比较复杂,首先必须用黑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然后再以一条长约3公尺的布,裹成头巾,样式为两边对衬成规则状。锡克人头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颜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袭宽松的立领长衫(Tunic),搭配窄脚的长裤(Dhoti),拉贾斯坦地区男性,裤子是以一条白色布块裹成的,头上的布巾,花样变化极多,色泽鲜明。 女性穿纱丽: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纱丽(Sari),纱丽是指一块长达15码以上的布料,穿著时以披裹的方式缠绕在身上。印度妇女擅长利用扎、围、绑、裹、缠、披……等技巧,使得纱丽在身上产生不同的变化。 拉贾斯坦妇女的纱丽较短,只有披覆在头上,但是彩色缤纷、镶有金银绣边。拉贾斯坦妇女的上衣,有点像似没有领子的中国凤仙装,下身是一条滚边的及地长裙。 纱丽穿著方式: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用一块长达3公尺的布包裹出来的,这块布称为纱丽(Sari)。印度纱丽的穿著方式变化繁多,不同的种族、区域、信仰,会有许多不同的色彩、质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妇女穿著纱丽时,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脐的紧身衣(Choli),下身是一条及地的直筒衬裙(Ghagra)。 纱丽最基本的穿著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拉住纱丽布左边一端,塞进右侧的衬裙裙头。 2. 将纱丽布由右至左环绕下围,约三、四圈。 3. 接着用纱丽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并且塞入裙头。 4. 然后将剩余布块,由左后方绕过右边腋下,披向左边肩膀上。 5. 最后直接将纱丽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