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不是痣。
疣(wart)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其病各首见与《内经》。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身接扩散。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常见的有寻常疣、扁干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等。中医学称之为疣目、鼠乳、枯筋箭、千日疮、痂疮、悔气疮,俗称“瘊子”或“坚头肉”。
【病因学】
中医学认为,本病系阴血不足,肝失荣养,气血不和,血枯生燥,筋气外发于肌肤,或风毒之邪侵袭,阻于经络,凝聚肌肤而成。
现代医学认为,疣为病毒性皮肤病,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均由乳头瘤病毒引起,三者都有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皮突延长等病理改变。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属痘类病毒)引起,表皮细胞内含有软化疣小体和发生变性是其特征。
【临床表现】
由于疣的种类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扁平疣呈米粒及芝麻大扁平隆起的损害,表面光滑,色浅褐或正常皮色。
传染性软疣初起为米粒大、半球形丘疹,中心有小白点,逐渐增至如绿豆大,境界明显,质硬,中心凹陷似脐窝,呈灰白、乳白、微红或正常皮色,表面光滑。损害数目不定,少数散在,或数个簇集,不想融合,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
寻常疣初起为米粒大小,微黄色角化性丘疹,中央可见一针头小红点,逐渐增至绿豆大小,圆形或多角形乳头状隆起,境界明显,质硬,表面粗糙呈刺状,灰白,污染或污褐色。初发常为1个,长期不变或不断增多,邻近者互相融合,有时可自身接种。
【治疗措施】
一内治法:
1.中药内服:治宜清热解毒,养血活血,软坚散结,方用治疣汤。若风热湿毒较重者,可加土茯苓、薏苡仁、骊齿苋、白花蛇舌草;若肝虚血燥,筋气不荣者,可加珍珠母,可加珍珠母、白芍、生牡蛎、赤小豆;若肾阴亏虚,肝血不足者,改用归芍地黄汤加川芎、牛膝。
2.西医内治法:以下方法可任选一种:①病毒录0.1g,每日3次口服;②乌洛托品0.3g~0.6g,每日3次口服;③10%水杨酸铋油2ml肌注;④1%酒石酸锑钾3~5ml,静注,每周2次;⑤干扰素2~5ml,肌注,每周1次。
二外治法:可酌情选用下述方法,但均需注意保持健康皮肤。
1.万灵丹腐蚀剂:樟丹1.5g,水杨酸25g,普鲁卡因1g,白糖1.5g,95%酒精调成糊状,帖敷疣体。
2.鸦蛋子仁捣烂贴患处,每日换药1次,一般2~3次即可治愈。或用鸦蛋子油(鸦蛋子1份,花生浸泡半月)点涂患处。
3.纯碱加生石灰等量,用2%普鲁卡因溶液调成糊状,外敷疣体。当局部有灼热感时,停止敷药。
4.复方水杨酸火棉胶(水杨酸、乳酸各30g,弹性炎棉100g),将患处用温水泡5分钟,待擦干后,直接用本品涂抹疣体,每日1次,本品为较好的角质溶解剂,为易燃物,注意保护。
5.《外科启玄》记载:“用鸡胫皮擦之自愈,一法将蕲艾在初生第一个上炙之,余皆自落而痊矣”。
三注射疗法:
1.可用2.5%碘酊0.1~0.2ml,或用18%盐水酌加2%普鲁卡因溶液,每次0.5~1ml,注射于疣体基底部,1周左右疣体即于干燥脱落。
2.干扰素0.5~1ml,疣体注射,每周1次,也可用干扰素溶液局部喷洒。
四手术疗法:可酌情选用冷冻、电灼、激光、手术切除等方法,但需注意保留健康皮肤或皮岛,以防瘢痕挛缩,避免肛门狭窄。
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身接种扩散。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根据临床表现和部位,分为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生殖器疣(尖锐湿疣)、口腔疣、咽喉疣及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疣(wart)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其病各首《内经》。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身接扩散。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常见的有寻常疣、扁干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等。中医学称之为疣目、鼠乳、枯筋箭、千日疮、痂疮、悔气疮,俗称“瘊子”或“坚头肉”。
疣
肬
yóu
<名>
皮肤病名 [wart]
肬,赘也。从肉,尤声。——《说文》
肬,肿也。——《广雅》
今学曾未如肬赘。——《荀子·宥坐》。注:“结肉。”
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皮肤上出现跟正常的皮肤颜色相同的或黄褐色的突起,表面干燥而粗糙,不疼不痒,多长在面部、头部或手背等处。如:疣子(疣。皮肤上长的肉瘤);疣疮(疣子)
用同“尤”。怨恨,归咎;过失 [hate;fault]
三皇之时,食肉衣皮,巢居穴处,以崇质朴,岂复须章黼之冠,曲裘之饰哉。然其人称有德,而孰疣之。——汉·牟融《理惑论》
疣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疣
英文名称:
wart;verruca
定义:
发生在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
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皮肤科疾病(二级学科)
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以往认为这些疾病是慢性良性疾病,但发现HPV感染后有一部分会导致恶性肿瘤,如皮肤癌、舌癌和宫颈癌等,因而引起人们的重视。疣是病毒引起的以细胞增生反应为主的一类皮肤浅表性良性赘生物。受到感染后,约潜伏四个月左右发病。多见于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