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瓶颈

2024-12-14 13:33:05
推荐回答(6个)
回答1:

初中数学跟高中数学是不一样的,既然是高三了,那就是处于复习阶段了,那就需要有针对性的来了,我今年大一,高三时数学基本都是135以上,没有低于130的。像你这样,跟选填,大题之间的关系不大。下面我就告诉你我一直高分的诀窍。
首先呢,你应该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你这个 分数,这是第一步,怎么梳理呢?很简单,拿出你高三时做的数学考卷,把错题和不确定但做对的题一一标记出来,最后拿到一起,开始归纳,到底是哪个环节薄弱,相信这方面你应该明白怎么做了吧,发现了以后,开始做专项训练。针对薄弱环节开始训练。直到不再出相同的错误。那么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你的薄弱环节肯定不止一处,所以要等全部一一击破才行)
然后,你就要开始总结题型,找到一份比较好的题目,掐好时间,开始做题,你要清楚自己做题的速度,这道题占多少分,值多长的时间,这些都应该算好,因为我在当时做题的时候,这些曾经就是我的瓶颈。一直突破不了,总是做不完题,但做完的正确率绝对是高,但总这样不行,所以一定要加强速度,我就一直找自己做题慢的因素,最后呢,我是从自身找到了原因,就是有一些模棱两可的题目,我浪费了太多时间。不舍得放下。
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想大体能说这么多,想进一步说的话,你还得进一步说明你的问题,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谢谢。

回答2:

按你的情况,我觉得你的基础是比较扎实的,而且做题比较细心。(有好多人做小题错误很多,很粗心,其实是基础知识、基本运算技能不扎实。)至于大题为什么做的不满意,或者做不快,我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思维不够开阔或者做题经验不多。
建议:1,课堂注意老师的分析、总结。最好要留有笔记,课后做作业前再仔细钻研一遍,甚至把例题重做一次!
2,每做完一个题目,都要总结一下:总结思路、总结方法,甚至也把它记录下来。
3,考试时仍旧应该先做较容易的,不要一上手就啃难题,这样做得不偿失!当然,在做对的前提下,适当加快一些速度也是可取的。

回答3:

问题是,你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解题方法和技巧也掌握得不全,所以成绩忽高忽低,下面是我以前写的,你可借鉴下。

要想成绩好,勤奋努力固然必要,但前提是学习方法正确。
1.先要把课本的基础知识都要掌握,重点是理解,该背的定理公式都要背(可以买本课本知识精解的参考书辅助),每学完一章后做一个知识大纲,记在笔记上,方便考试前复习。
2.然后是大量做习题。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把其它课后习题也做一遍。建议买1-2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的书,先看题目,想一想,然后看书上的思路是怎么样?对照自己怎么想的?就这样去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有时间把同学好的参考书也借来看,多多益善。
3.多问问题。多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多跟他们在一起学习,多向老师问问题。
4.考完试后,注意查缺补漏,哪些知识和解题方法没有掌握,总结做错的原因。
5.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勤奋是必要的,还要提高自己能力,在学习中多想想哪儿做得不好,多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轻松高效。

补充一下:平时的考试都不难,你这个成绩不算高,自己总结原因,如果是粗心等低级原因造成的,以后就要尽量避免,如果是解题方法方面的问题,那你还需要多钻研中等难度的题,直到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注意是各种题型,这个题目做多了自然知道。太难的题适当做一些,不要花太多时间。平时有个130左右就差不多了,有时间建议留给其他弱项的科目,毕竟你在这投入过多,产出不是很大。高考主要是考中等难度题的,较易和较难的题只是很少一部分,所以我觉得平时学习主要把基础打扎实,熟练掌握中等题型的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再总结考试技巧,培养良好心态,高考正常发挥,考个140左右是没问题的。当年最后一道题是奥赛题我还考了139。

回答4:

看来你解题的能力是很强的,只是选填答题效率太低,占用了有效时间。
选填答题不是解答题,是判断题。判断题不需要完整的解题过程,是根据定义答题。
比如数字代入判断法、图像图形判断法、定义综合判断法等等。
一般应在0.5-1分钟一道选填答题搞定。
转贴
考好数学的四大绝招
长期参加高考数学阅卷工作,感触颇深。如何在高考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对每个考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它对你数学成绩的影响也许是几分、十几分、甚至更多。根据我的观察与分析,以下四方面对考生解答高考数学题应有帮助。
 一 审题与解题的关系
  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如“至少”,“a>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二“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之甚远。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1/3以上得分,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少得可怜;再如去年理17题三角函数图像变换,许多考生“心中有数”却说不清楚,扣分者也不在少数。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三 快与准的关系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如去年第21题应用题,此题列出分段函数解析式并不难,但是相当多的考生在匆忙中把二次函数甚至一次函数都算错,尽管后继部分解题思路正确又花时间去算,也几乎得不到分,这与考生的实际水平是不相符的。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四 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如去年理19题就比理20、理21要难,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这几年,数学试题已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因此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回答5:

找方法 把每一类型题弄懂 手机选择题要快、准  选择题的方法是该用特殊值用特殊值(这是当时我们数学老师说的)就是把条件特殊 或者待入特殊值 填空题一般有小计算了  对于大题 第一道是三角函数 这个一定不能丢 把做过的卷子总结一下 三角出过哪些题 一定要搞懂 搞透  概率题也是送分题 空间几何题第一问一般都很简单…… 就是用这种方法 专门抽时间 把每一类题弄懂 该拿的分拿到 后面比较难的题 第一 二问会做的就做 不会的也没关系  做题最好从前往后按顺序 切忌在某一题上  我当年数学考了120多 全国 Ⅰ卷  加油吧 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回答6:

1=100法则
要做到做一道题基本上就能做这一类的题目
去做题,去理解,去联想,去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