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
湿地松 [松科] [松属]
拉丁名:Pinus elliottii
产地分布:
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暖热潮湿的低海拔地区(600m以下)。中国山东平邑以南直至海南岛的陵水县、东自台湾、西至成都的广大地区内多处试栽均表现良好。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树干通直,高30~36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呈鳞状块片剥落。冬芽圆柱状,红褐色,粗壮,无树脂。针叶二针或三针一束,长18~30厘米,深绿色,腹背两面均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3~4月开花。翌年10~11月果熟,球果长圆锥形,2~3个聚生。种子卵圆,具三棱。
生长习性:
喜光,忌荫蔽。耐寒,又能抗高温。耐旱亦耐水湿,可忍耐短期淹水,故名。根系发达,抗风力强。喜深厚肥沃的中性至强酸性土壤,在碱土中种植有黄化现象。
园林用途:
湿地松苍劲而速生,适应性强,材质好,松脂产量高。中国已引种驯化成功达数十年,故在长江以南的园林和自然风景区中作为重要树种应用,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可作庭园树或丛植、群植,宜植于河岸池边。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种子应选自适当类型的优良母株,暴晒2~3天后,去翅净种,再稍日晒,使含水率不高于12%,置于密封容器中,在室温下可保存半年多。如将种子含水率降至9%,贮于5℃以下低温处,则可保存发芽力达数年之久。在播种前,先用福尔马林1.5~2%溶液浸种消毒2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后,用55~60℃温水浸种,令其自然冷却,经一昼夜后取出播种。
湿地松还可用扦插发育苗,6月上旬或10月中下旬,从1~2年苗木上剪取侧枝扦插,成活率可达80%以上。
在园林中行独植或丛植时,可用3~5年生大苗,行带土团定植。但在育苗期间应经1~3次移栽。
苗期的病虫害,主要有松苗立枯病、大蟋蟀等。定植后则有松梢螟、日本松叶蜂等为害。松毛虫也吃湿地松的针叶,但更喜吃马尾松叶,故受害较少。
火炬松
学名:Pinus taeda Linn.
英文名:Loblolly,Loblolly Pine
科名:松科 Pinaceae
乔木,高达30米,下部枝条开展下垂;树皮桔褐色,深裂;一年生枝黄褐色,有时有白粉,无毛;冬芽椭圆状卵形,淡褐色,无树脂,芽鳞分离,有反曲的尖头。针叶3针一束,长15—25厘米,宿存3—4年,刚硬,微扭转,蓝绿色,短急尖,叶缘有细锯齿;树脂道2个,中生;叶鞘宿存。球果腋生,无柄,对称,卵状圆锥形,长6—10厘米,无光泽,淡褐色;鳞盾呈压缩的尖塔形,有尖锐的横脊;鳞脐延伸成肥壮三角状外曲刺。种子菱形, 长6—7毫米,红褐色;种翅长2,5—2.8厘米,宽4—10毫米。花期4月上旬,球果10月中成熟。
原产英国东南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先后引种栽培。本种约于1930年引入南京,现宜兴等地均有栽培,生长迅速,可在苏南丘陵山区大力推广造林。
木材较软,纹理粗,可供船舶、桥梁、建筑、坑木、枕木等用,是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含丰富的树脂,为医药、化工及国防工业原料。 用种子繁殖,但需注意种源 .
湿地松和火炬松在用途上的区别如下:
湿地松园林用途
湿地松苍劲而速生,适应性强,材质好,松脂产量高。中国已引种驯化成功达数十年,故在长江以南的园林和自然风景区中作为重要树种应用,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可作庭园树或丛植、群植,宜植于河岸池边。
林业用途
用于造林一般8-12年便可成材。
火炬松是中国南方重要造林树种和工业用材树种。火炬松属于结构性用途中材质最强韧、用途最多样的木材,可供船舶、桥梁、建筑、坑木、枕木等用,是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含丰富的树脂,为医药、化工及国防工业原料。从松树树干割取松脂可以提取松香和松节油。松树种子富含蛋白质和油脂。此外还可从松树针叶中提取松针挥发油。针叶中含有较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脂肪、蛋白质以及钙、磷等多种矿质元素,可加工成饲料添加剂,用来饲养家禽、家畜。利用松枝、松根在窑内进行不完全的燃烧,可制得松烟,用于制造墨、油墨和黑色涂料。松枝和松根还是培养名贵药材茯苓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