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的计税基础就是站在税法的角度看未来有没有负债,就是未来能不能往费用里记,如果可以往费用里记就是没有负债,负债的计税基础就是0。
举个例子吧:
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预提的时候我们直接做:
借:销售费用
贷:预计负债
负债的账面价值就是分录里的金额
而税法规定只有实际发生产品质量问题的时候才可以往费用里记
也就是说负债的计税基础是0
这里也就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由于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所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另外还可以这样理解
由于本期往费用里记了,但是实际纳税的时候不允许抵扣,所以要纳税调增,所以本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就多了,所以以后实际发生的时候就可以抵扣应交所得税,所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首先你这个工资350万是计入管理费用的··具体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35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50
你这段话所说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是因为由于税法和会计法的企业所得税计税基础有差异··所以会有调整(以税法为准)、·所得税是损益类的科目、所谓的“税前扣除”是指税法规定能扣除费用的部分,简单的说就是税法规定这部分工资管理费用只能扣除300万,并不是指负债的计税。
总之记住这个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其他的还要靠多看会计书啊,希望你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