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给你说,安阳师范学院住宿很不咋地。。
我在这住五楼 经常没水。。
几人间是看你们艺术学院到时候的安排了。有的学院是你说的那样,有的不是。具体情况关于安阳师范你可以去看看一篇文章。我同学写的,很真实名字叫 丑陋的安师人。。(稍后附上)
这个文章被校领导禁发校报。。客观反映安师现状。。被广大安师学子广为流传。。还被所谓的校领导反驳,那些小领导声声占据了全校三分之二的教学楼办公,我们连自习的地方都没,当然你是艺术生可能不需要自习室。
详情请看 http://tieba.baidu.com/f?kz=1097498264
这就是学校领导的嘴脸。
丑陋的安师(安阳师范)人
《丑陋的日本人》作者高桥敷说:“没有哪个民族是完美的乌托邦。”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群体。安师人就是许许多多群体的一份子。其实把“丑陋”作为自我鉴定的基本术语,起源于一本叫做《丑陋的美国人》一书,书中充满了对美国外交人员自大傲慢的抨击。据说,美国国务院曾对此加以深入研究,确认它是“确实刺激思想”的好书,并要求外交人员人手一册,仔细阅读和深刻反省,以修正民族性的各种弊端。而高桥敷却遭到国人的激烈围攻和咒骂,《丑陋的中国人》作者柏杨同样很不幸,轻蔑与谩骂见怪不怪。为什么同类著作在东西方所受的待遇如此悬殊?这岂不更加说明了东方人的迂腐和虚荣?
在安师生活学习的两年间,我充分感受到了柏杨对中国人的总结描述:品质低劣、窝里斗、利益熏心、脏乱吵、自我膨胀。《丑陋的中国人》里有这么一句:“中国人到哪里都是中国人。”我不是什么知名人士,亦与大家不沾边儿,但愿意把一些郁积在心中不得抒发的“牢骚”兜出来晾晾。但我清楚,这不仅仅是牢骚。
哈佛大学有100多座图书馆,那么安师只有1/100座。想知道为什么吗?安师的同学最有发言权。来瞻仰下我们宏伟的逸夫图书馆吧。十二层(嗯,确实很宏伟),基本十层都是领导办公室(忍);四楼电子阅览室只有100台大脑袋电脑,还有20%的坏掉,上午11:10就有值班人员催着下机,不然统一关机,报刊更新速度比蜗牛都快(我忍);书库里的书陈旧不堪,同学们都戏称为“小黄书”,名著少之又少,言情小说却肆虐泛滥,上架的新书种类太有限,只能满足一部分专业的学生需要(我再忍);二楼学生常用图书馆在学生上课的时候开放,学生下课的时候休息,社会和自然科学两个书库竟然中午也闭馆!(我忍无可忍!);以前听到过一句“哈佛凌晨四点钟”就感慨不已,也读过一些介绍国内重点大学图书馆情况的书籍,据说经常座无虚席,24小时开放。仅仅想到这些,我就感到一种青春拼搏的力量迸发而出,令我心潮澎湃。可是,呵,安师的图书馆竟然连几张椅子也没有,开放时间几乎不能满足同学的基本借书需求,还谈何“一个目标,两个跨越”的计划,何来的奋进,何来的进步,何来的成就?!
没关系,安师领导会说;“阿拉不在乎那些。”我能想象出领导们看到这些会恨不得立刻开除我、让我永世不得翻身的表情。不过这话的确在前不久出自某些领导之口。(有确实根据,但不便透露。)和展、和容、和鸣是安师学生教学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师学子的自习重地。说来很可笑,一个大学竟然没有专门的自习室!(逸夫1楼和5楼的小小的自习室实际是图书馆的阅览室。)学生们天天晚上到处找教室自习,有时中途还被迫更换教室,因为有些班晚级会有活动。但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却毅然决然地把和展B的所有非多媒体教室、和容B的2~4楼几乎全部教室桌椅拆除,准备改成办公室!(和展A、和容A本已就是办公室)实在啼笑皆非,话说这个大学不是育人的,是来装老师的。甚至有传闻说领导接着会把和鸣B改为办公室!有老师困惑了,问领导;“那学生在哪儿上课?”领导抚啤酒肚慢慢答曰:“所有教室不间断使用就行了。”老师再问;“那没课的学生到哪儿去自习?”领导不耐烦,白眼对曰:“这个我们不管。”知道了这些,我不禁想问,学生这个词语,在这些领导的脑海里,到底有什么意义?若干年后,我们这些从安师毕业的学子还有没有母校可回?
不得不提提这次的“教学评估回头看”,我真的想说,这次评估的好像不是教学水平,是学生的忍耐力。专家组还没来,学校就下达一系列BT规定:在专家组考察的几天内,早上6:20清宿舍,床边不能挂东西,而且有学生检查组早中晚三次“搜查”,也不得带饭入教室、宿舍;临时增加早晚自习……于是,我们仿佛回到了高中被人看管监督的时代,早上五点多就爬起来,东西没处放就到处藏、到处塞;一堆堆的同学只能站在小吃街的尽头吃饭。好玩吧?还有更惊人的呢:大学宿舍竟然是上下铺、几张小桌子、小凳子,每个人的空间3平米不到,学校却还要求东西不能放这儿,不能放那儿,不觉得过分吗?宿舍是我们第二个家,是住的,不是摆设!这次学校竟然得意地请回2007年对学校考察过的专家组,来个“回头看”,无非是想卖弄下,想让专家从口里说出“小别四年,当刮目相看安师啊!”是的,学校新盖了两栋大楼,引进了好多先进设备,但专家们不知道的是,在6.1~6.3短短三天内,他们看不到学生以后将没有自习室,看不到这些价格不菲的仪器在他们走后将被尘封,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同学们将结束受学校“折磨”的日子……
一个大学不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水平,却只在歪门邪道上动心思,怎么会长盛不衰?长此以往,招生办的老师估计会有深刻体会,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甚至第四、第五志愿的学生也不得不在考虑范围内了。不然,他们以后的奖金该由谁报销呢?美好的领导生活怎么维持?
其实,学生们野心不大,要求也不高,只想要一个安安静静的读书场所,校园里连个充满灵气的湖都没有也好,公寓楼里脏乱也好、经常停水也好,打水排半个小时队也好,课程安排不合理反映了却被应付也好,老师素质低也好,后营街又脏又窄也好,我们真的还有能力忍受住,可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领导可能会说,看你们这群学生什么素质,有什么资格指指点点。是的,安师学生也是丑陋的一份子。不要不承认,安师确是个不入流的学校,而安师学生更是鱼龙混杂,但也不乏遗落在垃圾中的珍珠。就这80%的“鱼”来说,上课可以玩手机、看小说、看视频,可以一学期过去了叫不出老师的名字,书可以是新的,考前突击,考试作弊,考后喝酒KTV庆祝……
即便最阳光灿烂的天气,“被窝族”还是学生宿舍的一大胜景。有本书叫《被窝是青春的坟墓》,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前途无量的男孩女孩前赴后继地自掘坟墓?男生通宵打游戏,女生熬夜扎十字绣、打围巾;男生喝酒到胃出血,女生逛街到脚抽筋。校园是情侣的世界,一时间耳鬓厮磨、勾肩搭背,甚至拥抱接吻在公众场合已是被普遍接受的现象。同学们在上课路上谈论的不是将要上的课,不是学习、理想、爱好,而充斥着娱乐八卦、热门电影、恋爱琐事。脸上“青春向上”的铭牌消失,全身散发着“浮躁张狂”的怪味。
每次下课走在安师混乱不堪的后营街,我都会不由自主想起在北大的所见所闻。走在北大如诗如画的校园里,我不时惊叹她参天的古树,仿古的建筑,静谧的未名湖畔。其实,北大真正让我折服的,是她浓郁的文化气息。那是个周末,和风徐徐,我看到北大校园里有同学忘我地练习小提琴,悠扬的乐声氤氲在校园里;还有三五成群的学生在草地上坐着,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实时新闻、学术理解;还有同学练习太极,有男生女生练习交谊舞,也有的坐在石椅上看书、读英语,有的静静坐着沉思……在这样的氛围里,我竟有捧起一本诗集坐在树下读书的冲动。这就是名校,之所以为名校,不在于建筑的宏伟,够学生上课自习就好;不在于校园的广大,宁静就好;不在于学生的出身背景,有理想、敢行动就好。真正在于的是,创造一种文化学习氛围,影响并引导学生。
我猜想,这篇文章即使发到校长信箱,可能收到的最多不过一个自动回复邮件,这个我有心理准备;即使发到校报,也必定遭遇封杀,因为我了解,校报上的每篇文章都要经过学校的严格“审核”才能发表,这个我有心理准备;即便被专家组的某个成员看到了(这个有点不切实际),也会当做废纸投进纸篓,因为一顿顿大餐和高级宾馆远比这些字有分量,这个我也有心理准备。
我写这个,没有任何恶意,只是看到太多看不过去的地方。我身边的所有同学,没有一个不曾抱怨,但是“人善被人欺”,我们从未真正拥有过一个大学生的权利,没有人听我们抱怨、帮着解决问题,我们只能默默承受着。我不想有一天听到别人说,“安师人到哪儿都是安师人”,因为我毕竟是安师一份子,所以我会从自己做起,用实际行动改变自己丑陋的命运。可是,安师伟大的决策者们,在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今天,你们有没有被同化?有没有,哪怕腾出几分钟的时间,考虑下真正有益于安师未来的改革?
6人间或者10人间 是上下铺的宿舍 在新校区
劝你先别想上床下桌式了 就是你们高中时住的那种寝室 七个人一屋 不过还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