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调整。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以达到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目的;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1、美国经济逐渐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社会趋于稳定。并最终通过二战,彻底走出了衰退;
2、新政客观上为美国等盟国赢得二次大战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进一步发展到国家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 制和管理得到加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得到加强;
4、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为战后的继续繁荣奠定了基础;
5、大胆借鉴社会主义的长处,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资本主义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扩展资料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包括:
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复兴工业或称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运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最重要的一条措施);
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6、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7、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
②人民不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口号赢得广泛支持。
(2)目的:①直接目的:尽快摆脱困难,实现经济复兴。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
(4)内容:整顿金融;调整农业;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以工代赈。
(5)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影响:①减轻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缓和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②不能从根本解决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The Roosevelt New 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核心三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也称三R新政。
新政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等法案。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历史作用: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及当时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它不仅基本克服了30年代经济危机,还曾造成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所以说,它延长了美国经济的生命。这就是‘新政’的根本作用。
(二)由于新政的实施使美国迅速恢复了经济实力,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新政的实施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战后历届美国政府,在80年代以前在新的条件下基本上继承罗斯福的新政措施,采取了不同重点和形式的国家干预经济、调节生产,缓和矛盾等反危机措施。新政开创的福利国家措施至今不失为巩固垄断资本统治的重要手段。
拓展资料: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核心三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也称三R新政。
新政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等法案。
历史背景
1、经济危机
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研究现代资本主义(Capitalism) 经济,不可回避的要研究这段历史。
胡佛政府反危机的失败
1、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2、加剧了经济危机危害,使美国经济跌入谷底。
3、人民不满情绪高涨,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4、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广泛支持,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
2、社会危机
一、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采取了一些不成功的应付经济危机的措施,为后来罗斯福新政正确措施的出台提供了经验。
二、富兰克林·罗斯福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 任总统,为新政才华的施展提供的条件。也就是说,如果他没有当选总统,美国历史上也就不会产生新政了,最起码没有这个称呼。
三、1929年—1933年3月,罗斯福任纽约州长,执行的政策,是他后来实行的“新政”政策的发轫,这也为新政产生了有利条件。
四、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至于怎么变,美国的统治者反对走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道路,大多数人民群众也没有接受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准备。剩下的出路只有一条,这就是:在保存市场经济和民主的前提下,抛弃自由放任、全凭市场机制那只看不见的手自我调整的政策,大力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改变局部生产关系,那便是新政。
五、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进步主义思潮和改革、一战期间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以及20世纪20—30年代早期制度学派经济学理论创新就是新政前的思想运动,它们都成了罗斯福新政的思想渊源。
参考资料:罗斯福新政-百度百科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由此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历史作用应该联系当时美国面临的严峻形势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时也需要罗斯福新政在制度创新方面及其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罗斯福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角度作一说明。即坚持辩证的原则进行评价。
(1)缓解了经济危机,使得经济得以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改善;
(2)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防止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不仅有利于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也为以后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3)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开始发展起来,并为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应用。
(4)由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
②人民不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口号赢得广泛支持。
(2)目的:①直接目的:尽快摆脱困难,实现经济复兴。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
(4)内容:整顿金融;调整农业;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以工代赈。
(5)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影响:①减轻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缓和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②不能从根本解决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