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论学
作者:刘向(西汉)
【注音】
shī kuàng lün xué
【原文】
晋平公(1)问于(2)师旷(3)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4)矣。”师旷曰:“何(5)不炳烛(6)乎?” 平公曰:“安(7)有为人臣而戏(8)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9)安敢戏其君?臣(10)闻(11)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1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13),炳烛之明,孰与(14)昧行(15)乎?” 平公曰:“善哉(16)!”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对。
3.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4.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作“晚了”讲。
5.何:为什么
6.炳烛:点燃烛。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炳:点。
7.安:怎么
8.戏:戏弄。
9.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0.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11.闻:听说。
12.光:这里指阳光。
13.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4.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1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16.善哉:说得好啊!
17.日出之阳:初生的太阳.
18.日中之光:正午太阳的阳光.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怎么有做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瞎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道理:告诫人们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学习。
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道理】
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
【问题】
1.师旷是怎样论好学的?这番言论巧妙在何处?
.文中的晋平公年逾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
2.师旷论好学的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定,年纪、性别、身份都是和成功无关的。
3.有哪些反问句 ?
“何不炳烛乎?”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盲臣安敢戏其君?孰与昧行乎?”
4.“善哉”句中的“善”的字面意义和蕴含的深层意义分别是什么?
字面意义:赞许。深层意义:平公对师旷的赞许。
“少”、“壮”、“老”分别指什么?
指:少年、壮年、老年。
【作者背景】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师旷论学
作者:刘向(西汉)
【注音】
shī kuàng lün xué
【原文】
晋平公(1)问于(2)师旷(3)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4)矣。”师旷曰:“何(5)不炳烛(6)乎?” 平公曰:“安(7)有为人臣而戏(8)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9)安敢戏其君?臣(10)闻(11)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1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13),炳烛之明,孰与(14)昧行(15)乎?” 平公曰:“善哉(16)!”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对。
3.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4.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作“晚了”讲。
5.何:为什么
6.炳烛:点燃烛。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炳:点。
7.安:怎么
8.戏:戏弄。
9.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0.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11.闻:听说。
12.光:这里指阳光。
13.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4.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1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16.善哉:说得好啊!
17.日出之阳:初生的太阳.
18.日中之光:正午太阳的阳光.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怎么有做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瞎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道理:告诫人们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学习。
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道理】
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
【问题】
1.师旷是怎样论好学的?这番言论巧妙在何处?
.文中的晋平公年逾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
2.师旷论好学的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定,年纪、性别、身份都是和成功无关的。
3.有哪些反问句 ?
“何不炳烛乎?”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盲臣安敢戏其君?孰与昧行乎?”
4.“善哉”句中的“善”的字面意义和蕴含的深层意义分别是什么?
字面意义:赞许。深层意义:平公对师旷的赞许。
“少”、“壮”、“老”分别指什么?
指:少年、壮年、老年。
【作者背景】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6977097.html评论(58)|146
雪盈爱 |三级采纳率11%擅长:暂未定制
师旷论学
作者:刘向(西汉)
【注音】
shī kuàng lün xué
【原文】
晋平公(1)问于(2)师旷(3)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4)矣。”师旷曰:“何(5)不炳烛(6)乎?” 平公曰:“安(7)有为人臣而戏(8)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9)安敢戏其君?臣(10)闻(11)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1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13),炳烛之明,孰与(14)昧行(15)乎?” 平公曰:“善哉(16)!”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对。
3.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4.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作“晚了”讲。
5.何:为什么
6.炳烛:点燃烛。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炳:点。
7.安:怎么
8.戏:戏弄。
9.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0.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11.闻:听说。
12.光:这里指阳光。
13.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4.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1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16.善哉:说得好啊!
17.日出之阳:初生的太阳.
18.日中之光:正午太阳的阳光.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怎么有做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瞎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道理:告诫人们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学习。
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道理】
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
【问题】
1.师旷是怎样论好学的?这番言论巧妙在何处?
.文中的晋平公年逾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
2.师旷论好学的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定,年纪、性别、身份都是和成功无关的。
3.有哪些反问句 ?
“何不炳烛乎?”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盲臣安敢戏其君?孰与昧行乎?”
4.“善哉”句中的“善”的字面意义和蕴含的深层意义分别是什么?
字面意义:赞许。深层意义:平公对师旷的赞许。
“少”、“壮”、“老”分别指什么?
指:少年、壮年、老年。
【作者背景】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6977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