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你找来的:这是新版三国里加的细节,考虑到这个版本的三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罗贯中版三国的思想内涵,而更多的是用现代的思维去解读三国,因此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上不能用罗版刘备的形象去考虑。 新版三国里,刘备取西川后以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中的一半,坐拥荆益两州,进可图天下,退可为诸侯,具有了与魏吴鼎足而立的实力,此时的刘备很明显表现的过于自信,而这自信后面,隐藏着是的他稍有展露的对于天下,对于霸业的渴望,这时的刘备,已不再只是怀着原来一颗匡扶汉室的单纯的心了,因此在入蜀之后才会有那些体现出帝王之术的措施,虽然他相对于曹魏,孙吴来说,仍是正统,仍代表着仁义,但在实质上他已于其他割据诸侯无异,而身处乱世,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去逐鹿天下,因此诸葛亮才会说刘备再也不是先前的主公了,已经成为真正的主公。诸葛亮在说这话时,明显的有一种无奈,因为刘备内心的价值观以逐渐的由王道像霸道转变,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刘玄德了。 之所以明确的把新版三国与罗版三国分开,是因为二者虽然是同一个故事,但思想内核完全不同,罗版三国事文学作品,作者在此中寄托的是儒家文人对于仁义的呼唤与尊崇,因此作为仁义代表的刘备的刻画描述看似过于虚假,就如鲁迅先生所谓“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事实上对于罗贯中本人来说,这些都是为凸显刘备的仁义服务的,丝毫没有讽刺之意,去都是正面材料,刘备则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形象,因此文中刘备即使犯错,也不会是仁义范畴内的错误(夷陵之战为例),更不会改变他仁义的化身。而新版三国则是将他定位为一个现实中的人,他也会迷茫,他的价值观也会动摇,他也会为胜利冲昏头脑,自然也会为权利,为霸业所诱惑,因此这句话也只能出现在新版三国里,也是为故事的思想内涵服务的,试想如果罗版三国里诸葛亮也说出这样的话,那这个故事就变味了。
真正的君王和主公是有区别的,那时的刘备已经有了自己统治的地盘,完成了隆中对的一半,再也不是颠沛流离,只是一心救国的刘备了。在"从这一刻起,诸葛亮明白了,刘备再不是先前的主公了,他已经成为真正的君王!"这句话的前几句里,刘备的观点和以前不相同,不再只求仁义,而是领悟到了治国的谋略,像一个真正的君王,学会了对人民的治理。而这时的诸葛亮,心情应该是惊讶,惊讶于刘备的转变和刘备怎样治国的方法。
刘备不再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刘备对自己的内心想法十分坚定了,兄弟死后就算是和他一起打江山的人也不再手下留情,古来帝王都是这样的,可共苦不可同甘。诸葛亮看清这一点之后只能让步,明知刘备走的是一招险棋,却无法拦住了。
步步小心,适时在意,伴君如伴虎。
我也只看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