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之所以对施工缝留置位置作这样规定,是因为梁靠近支座处剪力较大,在梁跨中1/3范围内剪力比较小,此处留施工缝可减少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柱子的底下是基础,上面是楼板、梁或者是柱冒,施工缝就在基础、楼板、梁的上面,柱冒的底下。
梁托和柱冒是一个道理的,如果是墙的话,比如门上面若有梁的话,将梁分为三段,施工缝的位置就是中间段的范围内。
扩展资料:
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的1/3范围内。假设次梁长4.5m,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的1/3范围内(施工缝应该留置在1.5-3m之间)。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7.4.5条规定:“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
对于承受荷载的梁构件来说,显然是跨中,跨中的剪力为最小。所以施工缝留置在跨中是最合适的位置。旧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规定了梁的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
注意是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不是跨中三分之一“处”。从这个规定看出,跨中三分之一的范围内都是可以的,跨中是最合适的部位,而跨中的三分之一“处”,是这个合适范围的边界点,也就是这个范围的最不利点。
规范规定了“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的原则。在混凝土浇注前,梁的施工缝写需要用模板封堵,在跨中截面操作最方便,而在跨中三分之一处,往往有负弯矩钢筋,封堵模板不方便,清理施工缝混凝土界面也不方便,而且操作稍有偏差,就可能偏出了跨中三分之一范围。
所以,从方便施工的角度来讲,跨中三分之一“处”,并不是合适的位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次梁
规范之所以对施工缝留置位置作这样规定,是因为梁靠近支座处剪力较大,在梁跨中1/3范围内剪力比较小,此处留施工缝可减少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柱子的底下是基础,上面是楼板、梁或者是柱冒,施工缝就在基础、楼板、梁的上面,柱冒的底下。
梁托和柱冒是一个道理的,如果是墙的话,比如门上面若有梁的话,将梁分为三段,施工缝的位置就是中间段的范围内。
通过柱的为主梁。次梁为架在主梁上面的梁,看截面大小。一样截面的看有没有附加钢筋,如吊筋或梁穿梁处箍筋是否加密(有的话是主梁)。
1、按03G101-1图集:主次梁相交处仅在上梁在此梁端部两边各增加3个附加箍筋,次梁上不加(T字形相交同样处理);次梁间相交不设附加钢筋;
2、除了框架梁和框架柱之外,剪力墙也属于三级抗震,现浇板不设抗震。
3、柱的插筋(绑扎)搭接长度与梁纵筋锚固长度Lae的关系:Lle=§Lae,§按搭接率分别取定,详03G101-1图集P34。
1、从梁的位置和直观来说,凡是与同框架柱相连,并作为其它梁的支点的梁为主梁;凡两端均与主梁连接的其它梁为次梁;
2、从受力角度来说,传力路径总是次梁传至主梁;承担竖向力又承担水平力的梁为主梁,只承担竖向力的梁为次梁;
3、从刚度来说,刚度相对较大的梁为主梁,刚度相对较小的梁为次梁。
4、主梁需考虑抗震,次梁不需考虑抗震。反映在梁的刚度、延性、强度上的要求不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主次梁
规范之所以对施工缝留置位置作这样规定,是因为梁靠近支座处剪力较大,在梁跨中1/3范围内剪力比较小,此处留施工缝可减少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如此梁轴线跨度为5m,梁跨中1/3范围是:5/3=1.67m,则施工缝应留置在梁跨中1.67m的范围内(距主梁轴线1.67m至3.33m)。距主梁轴线3M与2M外可以设施工缝。
次梁净跨长度的三分之一,主梁上一般不能设置施工缝
受力较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