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与西藏和平解决共同原因

2024-12-16 23:17:1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文武兼擅,实为一代能臣良将。争伊犁,留名青史。中法一战,受制内廷,四十年怨气未申,壮志未酬,遗恨千古。1885年9月5日这天,福州城台风呼啸,惊雷轰顶,大雨倾盆。城内大小官员以及平民百姓无不悲痛万分。因为曾收复新疆的功臣左宗棠在他的行辕里与世长辞了。临终时,左宗棠口授遗折:“惟此次越南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达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不能瞑目。”从这铿锵悲壮的遗言中,可以看出左宗棠那一片爱国之心。

  清仁宗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日晚(1812年11月10日),湖南湘阴东乡左家,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妇,梦见一位自称是“牵牛星”的神人从天空降落在她家的院子里,不禁一吓醒来。这时,同院的儿媳妇的房中一片白光,竟把灯烛闪得黯淡不明,过了一会儿,随着一阵清脆响亮的婴儿哭声传来,使这位老妇完全清醒,原来她的儿媳又给她生了一个孙子。这个在神话中诞生的男孩,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上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左家儿孙如此众多,但只有左宗棠是祖父、祖母、父亲、母亲最为喜爱的。有一次,左宗棠随祖父到山上去游玩,采了一些毛栗子,自己没舍得吃,回到家后,全部分给了哥哥、姐姐,自己却一点也没有留。对左宗棠的这一举动,祖父十分高兴,逢人便说:“宗棠将来必能成大器,左家的门庭将来一定会靠他发扬光大的。”此话在五十年后果然得以应验。

  左家尽管生活算不上富裕,但也勉强能称得上小康之家,祖上遗留下数十亩田产,全年的生活费用多出自这些田产的地租。另外,因祖父和父亲都是秀才,平日教书,也还有些收入。不过遇上灾年,全家也难以维持温饱。1807年,湖南湘阴一带一连几十天没下一滴雨,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左家就只能以糠饼充饥。左宗棠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耕读之家,因而,他了解平民的生活疾苦,这也正是他与一般纨子弟不同之处。

  左宗棠从小饱读诗书,三岁识字,六岁读《论语》和《孟子》,九岁时便已学做八股文了。1816年,父亲左观澜应聘去长沙教书,便也把左宗棠和两个哥哥都带上令一起上学。左观澜既是严父,又是严师,不管教读和作文,都依朱熹传注,“一字不许放过”,平时家庭生活亦“肃然亦然,尊卑上下,罔敢稍越”。这就使得左宗棠从懂事之日起,就接受了程朱理学的灌输,向往所谓“古人大节”。左宗棠非常聪明,尽管比两个哥哥年少很多,但做诗写文章都比两个哥哥强。有一次,左观澜教两个哥哥读篇文章,其中有一句是:“昔之勇士亡于二桃,今之廉士生于二李。”左观澜问他们:“二桃的典故出自什么地方?”哥哥们没来得及回答,左宗棠便在一旁抢先说道:“古诗《梁父吟》有这一句:‘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左观澜很惊讶,因为一般五六岁的孩子是回答不上这样的问题的。原来哥哥们朗读诗文时,宗棠在一旁听到并记住了。从这可以看出,少年左宗棠的聪颖及记忆力是同龄儿童所不及的。

回答2:

首相 就如同2楼同志所说的绝对武力震慑。
其次 两地对中华的文化认同性, 也是侵略往往很难成功的原因。
再次 我们赞美下两次历史事件的决策战斗者的成功吧!

回答3:

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