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唱出了无数穷苦人民的无奈与辛酸。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之一,源于明朝中期,止于民国初年,历时400余年。迁徙民众以山西人为代表,此外还有陕西人,河北人等。迁徙的最终位置是呼和浩特和包头,然而他们为什么要走西口呢?
西口位于长城北口外,也有人说详细地址是山西省右玉县的杀虎口。清初康乾盛世以来,人口大涨,这就使得土地矛盾日益严重,人多地少的窘境,使得百姓们铤而走险,进入内蒙地区讨生活。1901年,清朝有解除了封关令,大量百姓,尤其是山西人,涌入内蒙地区。不到十年,内蒙地区的人口就多大300多万。
虽说清朝允许百姓进入内蒙地区,但并不是什么道路都能走。清朝规定了几个隘口,百姓们只能从这些关口进入内蒙地区。大体上有山西北部的杀虎口、陕西的府谷口和河北的独石口,其他的地区不准通过。清朝灭亡以后,这种限制被取消。更多的人开始进入内蒙的包头和呼和浩特等地,对内蒙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电视剧走西口就是反应了这个时期的故事,见证了内蒙地区的发展。
从源头上说,无论是走西口还是闯关东,都是百姓们在讨生活,类似于现在的外出务工。在农耕文明的模式下,一旦耕地收入不足以养家糊口,就只能想其他的办法。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百姓们开始外出。其实除了闯关东和走西口,还有一个大的人口迁移行动,那就是下南洋。在清朝末期,东南沿海的百姓很多都选择了下南洋,其中以福建人居多。按照当时的说法,闽人以海为田。
走西口对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他拉近了不用地区人民的距离,提升了关外人的认同感。有利于多元文化的融合,增进了蒙汉之间的民族感情,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稳定
因为当年山西战乱,很多山西人跑到了内蒙古进行经商生存,所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很多山西人变成了内蒙古人。
52%的内蒙古人都来自山西,这是由于当时清朝解除了封官令,由于山西自然环境受到很大破坏,很多山西人进入内蒙地区谋生。
52%的内蒙古人都来自山西,这是因为山西与内蒙古的距离相对还是比较近的,为了生存会适当的进行迁徙。
蒙古人祖宗是匈奴鲜卑人。很多山西人都是匈奴鲜卑子孙,所以说山西人多是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