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赫尔巴特
德育是各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而语文课中的教育性又是特别的鲜明,因为在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同时,语文课的思想性也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担负起这个德育重任,在语文课教学中融入德育。
《钱学森》是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针对这句话,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为什么钱学森要强调“我是中国人”?钱学森在美国时做了哪些准备,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是钱学森,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积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诵读中进行领悟:钱学森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要为祖国人民多做点事。针对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钱学森师从美国著名的航空大师卡门,卡门曾说“36岁的钱学森是一位天才,他所做的工作对发展高速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推进技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钱学森在美国发愤攻读,其目的就是要将来回国为祖国作贡献。针对第三个问题,我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发挥,并初步进行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最后,我为了让学生能读好钱学森的这句话,更能读懂他的这句话,我特地加了一句意味深长的导语:“钱学森在美国时,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虽然当时他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但是,他说‘我是中国人’,他始终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现在,就让我们用我们的心来朗读这位主人公的这一片爱国热情吧!”
语文课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内涵,可谓“寓德育于语文课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的情感熏陶。正如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说的好:“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不知道对不对啊!错了可别怪我哦!
11111111111
几个的事情几个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