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德国进攻苏联时,苏联还没有完成军事现代化,装备,作战理论,战时指挥,训练水平等多种原因造成了苏军的失利。
内容拓展:
一、华沙起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地下军反抗德国占领军的战役。这场战役是在1944年8月1日开始的。波兰地下军的目的是想在苏联红军到达华沙前解放德国的占领,以避免受到苏联的控制。50,000波兰地下军采用了游击战对抗25,000德军,整个起义持续了63日,直到1944年10月2日,波兰军队方才向德军投降。在波兰方面有大约18,000名军人和超过250,000名平民死亡,另有大约25,000人受伤。德军方面有大约17,000人死亡和9,000人受伤。
二、虽然华沙起义和华沙犹太人居住区起义经常被人混淆,但是这两个事件是没有关系的。华沙犹太人居住区起义是在1943年4月19日爆发,比华沙起义早一年。而且,这两个事件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华沙的犹太人的目的是宁愿死在华沙,而不去集中营,所以他们在还有能力时抵抗纳粹德国。
三、一般西方国家认为,在整个华沙起义,波兰地下军没有得到盟军的任何援助。虽然苏联红军早在1944年7月29日就已经达到维斯瓦河的东岸,但他们没有向波兰地下军提供任何帮助。因为斯大林是反波兰流亡政府的。波兰地下军投降后,希特勒命令德军将华沙夷为平地。结果85%的地方都被毁坏。直到1945年1月17日苏军才进入华沙。
打败德国的,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而不只是某个国家的功劳.如果说没有盟军在意大利和诺曼底的登录作战,苏联赢得为国战争胜利的时间还要晚很多.一个国家的强大是靠综合国力.30年代的时候苏联进行了大清洗,使得军队的战斗力空前下降,尤其是军官.新提拔的军官甚至连最基本的班排步兵作战都不会.再加上苏联西部是全国的重要的工农业中心,自然在苏德战争开始以后遭受到德军的重点攻击,工业和农业遭到巨大的重创.直到1943年开始,在乌拉尔地区分散和新建的工厂才正式转入战时生产轨道.
苏联是的确打算先发制人.但最终斯大林还是没有下决心.他不想给德国任何借口.虽然德军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屡次被苏联方面得知.但斯大林并没有在意这些.所以,尽管苏军对德军的进攻有所察觉,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西方军事作战中,有一种反击被称之为"让敌军对己方发动大规模进攻,突入己方的纵深,慢慢消耗对手,直到对手攻击乏力,才发起大规模反击".在西方,很多专家都认为斯大林采用的是这种战术.但这是以一种极高的牺牲所换来的惨胜.
打败德国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一点无可置疑。我们不能片面的强调苏联的功绩。
战争初期苏联一溃千里。这很奇怪么?在苏联的肃反运动中,苏联红军上校以上军官中有近80%被处决。剩下的20%恐怕早就被政治恐怖吓破了胆了。这样的部队还能打仗么?某个战役苏军投入六十万人,结果五十五万人被俘了。这不叫战败,这叫根本没打。记得以前有个笑话说,斯大林为二次大战前期立下了不世之功,成功地消灭了红军的指挥中枢,为此,希特勒准备授予他一级铁十字勋章和日耳曼英雄荣誉称号。
有一种说法是,打败德军的是苏联的寒冷而非苏联的军队。苏联为战争付出的代价已经撑到一个民族的极限了,整个民族的斗争意识也已在崩溃的边缘。查查俄罗斯解放军的资料,或许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待这场战争。
如果苏联主动进攻德国~~~那战场就会推到气候较为温暖的波兰一线。这样一来胜负就不好说了。
二战刚开始,德国对波兰发动了闪电战,很快就占领了波兰,这时候的德国与英国苏联都有签立条约。将波兰的领土瓜分了,但是后来德国苏联的利益产生了冲突,到最后到了不可调节的时候就开战了。德国在希特勒带领下,军工方面发展的不是一般的强,虽然一战让德国在表面上看起来很不经打,但是在战后几年的重建中积累起了需要基础设施、军工设施。刚开始战斗的时候其实是德国前期准备充分,苏联虽然预测到应该会与德国开展,但是因为调动军队话费的时间太多了,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很狼狈,但是后来德国与苏联开始正面交战了,才发现,德国以战养战培养起来的军队,装备都是世界一流的,但是苏联的军队装备还是一战时传下来的。根本和德国不是在一个档次上的。战场上德国一直所向披靡。直到苏联的冬天来了,德国的战争机器遇到了寒冬,很多汽车坦克因为天气寒冷,还有德国战士受不了苏联的冬天,加上苏联发动的卫国战争,征到了很多炮灰。加上德国以战养战的战略已经不能适应持久战的要求。所以德国越来越熬不下去了,随后当时世界最强的美国参战了,加速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覆灭。。。。
按德国哈尔德元帅的说法,二战爆发前,苏联红军在兵力布置上确实是对德国采取了进攻态势。但据此说苏联要进攻德国,于史无据。至于战争初期苏军的溃败,很简单,进攻的兵力配置是不利于防御的。例外,肃反运动对苏军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至今还有争论。在德国进攻苏联时,苏联还没有完成军事现代化。装备,作战理论,战时指挥,训练水平等多种原因造成了苏军的失利。足够写一部100万字的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