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李自成烧了朱元璋祖坟,烧了定陵地面建筑,但没刨坟掘墓,不算被盗。清朝入关后,对明十三陵保护也很好。“乾隆盗木”,也只是盗用了明陵地面建筑的木料,没有刨坟掘墓,也不算盗。清朝官方没有破坏明陵,民间更没有人破坏。
明陵防盗设施坚固,一般盗贼也盗不了。到了民国,就更没人破坏明陵了。因为民国要推翻的清朝,即使是盗墓,也都盯着清陵,而不打明陵的主意。这大概就是明陵无一被盗的原因。
反观清朝,就惨咯
清朝皇帝的陵墓,除顺治,雍正,嘉庆,道光4帝陵寝以外,其余诸皇陵及后妃墓皆被盗,许多珍贵文物下落不明。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灭亡后,中国持续长达近40年战乱。战争会让人变得疯狂,在战争年代,任何疯狂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而盗掘清陵的多为军方,一般的小盗墓贼是盗不了的。在这近40年的战乱年代,“满清误国”已被宣传得根深蒂固,民间对清朝皇帝多为骂声。正因如此,盗墓者起心动念,首选清陵。当然,在战乱年代,其他朝代的皇陵被盗的也不少,但都是盗洞式盗墓,不像清陵那样大规模破坏。
清东西陵偏离人烟稠密的繁华城市,并在清代灭亡后逐渐处于没有实质性有效管理的状态,故军阀、土匪可以肆无忌惮地盗掘;明孝陵、十三陵等毕竟处于南京、北平郊区,想进行大规模盗掘可能有所顾忌;
清陵地宫可能由于地下水等问题,修建位置一般都较浅,地宫入口固定,寻找便捷,且民国去清不远,大量修建过清陵的工匠还在世;而从明定陵地宫发掘的情况看,地宫埋藏较深,地宫入口短时间内难以探清,所以从技术上来说,盗掘清陵地宫是“优选”。
古代的帝王陵,不仅是皇帝去世后的陵墓,更是皇权的一种象征,里面都有巨额诱人的陪葬品。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帝王陵墓几乎都被盗墓者光顾过,甚至有的还不止一次被盗,比较著名的就是孙殿英盗取清东陵。反观明朝皇帝的陵墓,只有万历皇帝的陵墓被挖掘过,而且还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很多人都有疑问,同是帝王陵墓,为何明朝皇陵基本保存完好,而清皇陵却下场如此凄惨呢?是因为明皇陵里没有陪葬品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明皇陵内的陪葬品应该不比清皇陵的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技术风险方面
明皇陵基本都在近郊,若想盗挖皇陵不仅需要很长时间,还会搞出大的动静,盗墓者很容易被发现,这就提高了其盗墓的风险性。且明皇陵基本都在地下20多米处,挖掘的难度系数大。而清皇陵地理位置偏,人烟稀少,且深度只有几米,不论从技术上,还是风险上,都比明皇陵容易下手。
二、历史背景
明朝灭亡后,满清为了稳固其统治,就开始笼络人心,对明皇陵采取了较为完善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盗墓者就不敢打明皇陵的主意,除非脑子短路了。而清朝灭亡后,专门保卫皇陵的军队都解散了,加上当时军阀混战,很多盗墓者就对清皇陵进行盗挖,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里面的陪葬品。
举
在我国古代人都有厚葬的习惯,希望自己死后也能够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这样的习惯就诞生了盗墓贼这个职业,
而盗墓贼最喜欢盗的就是皇家陵墓了,因为皇帝财力雄厚,墓葬里往往有许多稀世珍宝,明朝和清朝是离我们比较近的两个朝代,但是对于这两个朝代盗墓贼却有不同的态度,清朝的陵墓大都被盗了,但是明朝的陵墓大都完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一:地理
为什么会说地理导致两个朝代皇陵结果不同呢?明朝皇陵大都是修建在近郊,这时候如果盗墓贼想要偷盗,冒的风险就会比较大,毕竟盗墓这件事是见不得人的事,所以在光天化日之下,人来人往,盗墓贼也没那个胆子,而清朝的皇陵就不同了,清朝皇陵大都是修建在深山老林里,这样盗墓贼就可以去盗了。盗的时间久了也不会有人发现。
原因二:政治
明朝灭亡后 乾隆皇帝专门命令重新修缮了崇祯皇帝的陵墓,对于明朝皇陵还派了人专门把守,除此之外明清朝代间隙非常短,所以没有真空期,就没有给盗墓贼太多的时间,而清朝灭亡时,各地军阀进行了长期的混战,这时候就给盗墓贼时间,除此之外甚至还有军阀带头盗墓。
原因三:民族
明朝是古代封建王朝汉人最后一个朝代,况且在民国的时候孙中山打出的旗号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出于民族感情没有人愿意挖自己祖先的坟墓,所以盗墓贼大多只找清朝的墓挖,当时孙殿英在挖慈禧墓前曾经来到十三陵,但是他摇了摇头说了句“破坏风水”就走了。
原因四:墓室构造
明朝的墓葬埋藏的都是比较深,有的甚至深达二十多米,当初文物工作者在想打开定陵之前,是想打开朱棣的墓葬的,但是找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墓葬的墓口,但是清朝皇陵的墓室深度就比较浅了,盗墓贼想要盗墓,肯定不能把时间都放在找墓口上吧。
我认为各个朝代的帝王墓几乎都被盗过,而慈禧的墓是有孙殿英所盗的,因为影响巨大,所以人们都认为,清朝帝王墓被盗的最厉害。
清朝的帝王陵墓被盗的最厉害是因为清朝帝王陵墓处于人烟稀少的地方,且在清代灭亡后处于没有有效管理,故军阀、土匪可以肆无忌惮地盗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