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止,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用繁体汉字,那个时候日本的“国”还是“口+或”。1946年,日本内阁告示第32号规定了《当用汉字表》,其中对一些汉字进行了简化,“国”被从“口+或”简化为“口+玉”。而无独有偶,中国政府也在1956年颁布《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其中“国”字和日本的简化方法相同,也是将“国”字从“口+或”简化为“口+玉”。因此目前中日两国的“国”字相同。
中日两国的简化方式有相同也有不同,比如“广”字,繁体字为“广+黄”,中国简化为“广”,而日本简化为“広”。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止,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用繁体汉字,那个时候日本的“国”还是“口+或”。1946年,日本内阁告示第32号规定了《当用汉字表》,其中对一些汉字进行了简化,“国”被从“口+或”简化为“口+玉”。而无独有偶,中国政府也在1956年颁布《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其中“国”字和日本的简化方法相同,也是将“国”字从“口+或”简化为“口+玉”。因此目前中日两国的“国”字相同。
中日两国的简化方式有相同也有不同,比如“广”字,繁体字为“广+黄”,中国简化为“广”,而日本简化为“広”。
不知道这样解释楼主是否满意?希望能帮上你的忙。谢谢。
中国的简化字很大程度上受日本影响。因为日本早于中国在百十年中创出了很多简化字,如:広(广),伝(传),学(学)等,中国是在50年代开始简化字的,就参考了日文,有些一样,有些不一样。
繁体汉字“国”(囗或)传了日本后在使用过程中也经过日本的简化成“国”,有两种发音:くに、こく。我国在太平天国时期开始出现将“国”为“国”(所用字为此国字去除玉中间的一点,囗王)的简化。但此后还是原繁体“国”一直沿用到解放后的第一次简化,简化后在大陆开始使用“国”,港澳台及海外尚保留原繁体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