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相互关系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1、从定性的角度看,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反之亦然。换言之,当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时,注册会计师必须扩大审计范围,尽量将检查风险降低,以便使整个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2、从定量的角度看,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用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风险(可接受的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
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成正向变动关系;
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
扩展资料:
1101号审计准则及其指南指出:(1)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者之间关系用数学模型表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2)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成反向关系。
1、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是企业的风险,不受注册会计师的控制。
注册会计师只能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来正确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分别采取应对措施。
2、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重大错报风险-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来源:检查风险-百度百科
新的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为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和漏报,一共设置了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第二道防线是注册会计师审计。 重大错报风险是由于第一道防线没把好关,指会计处理过程、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以及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不能发现和改正的重大错误的风险。 检查风险是由于第二道防线没把好关,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没有检查出错误的风险。根据上述分析,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不同程度地决定着审计风险的高低。在审计风险模型中,审计人员所能控制的只有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注册会计师对其无能为力,只能对其水平进行评估,以便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在审计风险确定的情况下,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检查水平越低,注册会计师必须扩大审计范围,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将检查风险尽量降低,以便使整个审计风险降低至期望水平,反之亦然。由此可见,要想达到期望的审计风险水平并尽可能节约审计成本,一是要合理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据此设计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设计合理的审计程序。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过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过低,所设计的审计程序会过多,虽然可以达到期望的审计风险水平,但会造成审计成本的浪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过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过高,所设计的审计程序会过少,虽然可以降低审计成本,但难以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期望水平。二是要在审计过程中应尽量严格执行所设计的审计程序,切实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所以,合理评估审计风险对于注册会计师节约审计成本并保证审计质量至关重要。
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