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品质的词语有哪些? 急!!!!!!!!!!!!

2024-12-18 20:10: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充塞天地之间的黑暗和寂静。在他身后,有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污、苦难、彷徨与觉醒……——题记也许,我们对鲁迅的了解大多在于他的作品,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为革命献身伟大品质和崇高精神。一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塑立起了他在中国历史上高大形象,在人们心中刻下了他的印迹。巴金爷爷曾经赞美鲁迅“你象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连我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辉,你象一颗永不殒落的巨星,在暗夜里我也见到你的光芒。中国青年不会辜负你的爱和你的期望,我也不应当辜负你。你会活下去,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国青年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的心里。”鲁迅总是活在他自己著作里的。他写下了很多深刻的话,也说了些过激的话。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圣人”,而且一辈子也没有承认谁是“圣人”。他的祖上也“曾阔过”,到他却家道中落,成了“破落户儿”;父亲久病,作为长子的他经常奔走于当铺与药铺,受尽白眼;他曾因溜进百草园翻何首乌,捉斑蝥,被先生责罚;他留过学,学过医,成绩平平,弃医从文;他思想活跃,先是进化论,继之超人哲学,后来社会主义思潮,在他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中国近代思想快速发展的痕迹。但他自己的世界观,影响几代中国人。他“呐喊”过,想凭一己之力,唤醒沉睡的同胞,捣毁令人窒息的“铁屋子”;他也“彷徨”过,孤独地在故纸堆里抄写古碑;他更妥协过,接受了母亲“赠送”给他的“礼物”;他绝对疲惫过,“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总之,他同普通人一样,但想得多,看得深;他的思想未必都对,他自己也曾说“矫枉必须过正”;他深情祝福中国人“忘掉我吧”,但即便是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无法“忘却”!不久,我学习了鲁迅先生写的《藤野先生》,从文中我懂得了鲁迅先生立志救国,年轻时到日本仙台学医,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自从在学堂看了电影后,看见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那些中国人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枪毙,还拍手欢呼的情景,鲁迅先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受伤,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他发现,无论他的医术怎样高明,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体,只能使国民变得强壮,但是并不能唤醒中国人的麻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给俄国人看客。因此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医学,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这位巨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反抗黑暗势力,追求光明,他的行动蕴含着中国将要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他为了中国,为了民族,为了新中国的到来,她真是费尽了心血。今天,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惜,他却永远闭上了眼睛......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更应该汲取鲁迅精神力量的领域,继续向鲁迅思想前进,迎接更多的挑战,为提高民族的精神文化境界而奋斗

回答2:

郭沫若联评鲁迅
鲁迅与郭沫若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崇高的地位,他俩都是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与鲁迅曾有过不必要的误会,但他们更有同声相应之处,其情谊是真诚可见的。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中,曾坦率地表示:“在今代学人中,我最佩服的是鲁迅。”从几副船联中,不难看出他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1936年10月19日,

鲁迅在上海逝世,郭沫若当时在日本,惊悉鲁迅先生长逝的噩耗,非常悲痛,当晚写了(民族的杰作——悼唁鲁迅先生),并写有挽联: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上联,他把鲁迅与“苏联无产阶级艺术的杰出代表”高尔基相提并论,对两个大星之一的鲁迅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下联寄托了作者对鲁迅及其作品无限敬仰之情,“二心”系指鲁迅的杂文集《二心集》,此处用借代手法,指鲁迅的全部作品。“东亚西欧”、“南天北地”,用方位名词相对,表示鲁迅巨星殒落,普天同哀。

平生功业尤拉化;

旷代文章数阿Q。

此联是当时郭沫若代表质文社同人书写的挽联。质文社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留日支部的一个杂志社。

上联赞扬鲁迅提倡文字改革的功绩。下联极力推崇中篇小说《阿Q正传》,称它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世界文学的名著。

为纪念鲁迅逝世四周年,郭沫若于该年作了《写在菜油灯下》一文。在此文末尾写了一副对联作为结束语:

鲁迅是奔流,是瀑布,是急湍,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海;

鲁迅是霜雪,是冰雹,是恒寒,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春。

上联前半部,用江河溪流险滩深壑迂回奔流曲折奋进的景象,形象地比喻鲁迅不妥协的倔强性格与明快的文风;下联前半部是上联前半部的映衬、加深,以霜雪、冰雹、恒寒,含蓄地说明鲁迅对恶势力的斗争,像秋冬那样地肃杀酷冷。上下两联的最后一句,相承相衬,预示着鲁迅的影响日益广泛,后继者必然日增。这副对联,正是鲁迅人格的写照,鲁迅精神的体现。

1942年10月,郭沫若在创作历史剧《孔雀胆》时,曾得到友人杨亚宁的帮助。杨亚宁购得鲁迅石膏浮雕像一具,要求郭沫若写一副对联,郭沫若欣然命笔。此联是:

返国空余挂墓剑;

斫泥难觅运风斤。

上联写的是:自己从日本返回祖国,鲁迅已经去世,以生于同世未能相晤为憾,现在只空留下内心对鲁迅深沉敬仰与悼念之情。“挂剑”语出《史记·吴太伯世家》,说的是季札把空剑挂在徐君墓树之典。郭沫若借此表示对鲁迅先生生死不渝的友情。下联用《庄子·徐无鬼》之语“斫泥”、“运斤成风”来赞扬鲁迅目光敏锐,文笔犀利,似去污治病的“解剖刀”。鲁迅喜爱庄子,郭沫若用鲁迅喜爱的著作词语赞扬他,别有一番深情。

1955年郭沫若瞻仰上海大陆新村鲁迅故居时,题联:“中国已新生,方向更光明。”此联表明了鲁迅向往的新中国已经诞生,黑暗社会一去不复返,瞻望新中国灿烂前景,感慨、喜悦、怀念、崇敬的感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由上可见,郭沫若同志对鲁迅的联评,充分地体现了他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回答3:

爱憎分明
有一句名言就是他的正式写照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答4:

倔强 不屈服 孤僻 含蓄的热情 文人气质 倔强刚强,不屈服,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回答5:

日理万机 废寝忘食 呕心沥血 无私奉献 以身作则 爱憎分明 幽默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