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中的太祖 太宗 高祖 高宗 其中的祖和宗是什么意思和关系

2024-12-28 14:54:3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祖、宗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 ,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按照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天子也只敬七代祖先,没有庙号的皇帝,到了一定时间就“亲尽宜毁”,后代不再保留他的庙,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别的皇帝的庙里一起祭司,但有庙号的就一代一代都保留着。

回答2:

太祖、高祖、太宗都是古时候帝王的庙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高祖一般是开过皇帝的庙号,比如汉高祖刘邦,比如唐高祖李渊、比如隋朝高祖杨坚等。太祖是自从宋辽以后开始大规模使用的开国皇帝的庙号,虽然此之前皇帝开国立功也曾配以此号,但没有后来那样的规模。
太宗是仅次于太祖的所谓昭穆制度最为重要的环节。历史上著名的有唐太宗李世民,清太宗皇太极等
高宗一般是将王朝顶峰时期的皇帝,但是奇怪的是也是王朝衰弱的开始的皇帝。如清高宗乾隆皇帝,宋高宗赵构
另外重要的面好还有世宗、中宗、仁宗等

回答3:

都是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太祖之称在《礼记-祭祀》中有,一般是用来指开创之主(不一定是皇帝),文王是周太祖,刘邦是汉太祖(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后人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法,一般说成汉高祖,实际是错误的),曹操是魏太祖,司马昭是晋太祖,后来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清太祖都是。也有例外,如唐太祖李虎并无创业之功,但他的孙子李渊认为是从他那里袭封的唐国公,尊他为始封之君,庙号太祖。隋朝也因为杨坚从其父杨忠那里袭封的隋国公,尊他为始封之君,庙号太祖。
“太宗”是一种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从唐朝以后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如果王朝帝系发生变化,则其庙号为“世祖”或“世宗”。但是这并不是成例,也并不是通例。
高祖:高祖就是祖父的祖父,也就是曾祖父的父亲。和高祖相反的称谓是玄孙,即孙子的孙子,曾孙的儿子。 高祖也可用于皇帝的庙号。如: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按照唐朝以前的习惯用谥号称呼皇帝,应该称汉高帝,称为汉高祖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法,《史记》影响巨大,后来习惯了就一般说成汉高祖。
高宗是古代帝王的一个赞誉较高的庙号。第一个使用此庙号的帝王是商高宗武丁,其余较出名的还有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赵构和清高宗弘历。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完全按照谥法,但是参照来看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是守成令主的美号。谥法上说: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所以高祖、高宗都是很高的赞语,高祖多半用在开国皇帝上。历代开国皇帝,不是太祖,就是高祖。相比之下,高宗虽然也是比较高的赞誉,但由于历代后继皇帝多半会有其他合适的谥号,因此显得比较少,有名的高宗也就是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赵构、清高宗乾隆三人。其实,从前两人来说,这个高宗,固然是赞誉,但恐怕也掺杂了一些负面要素,乾隆这个谥号,难说不是隐隐谴责其治政的失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最早的高宗和三位最出名的高宗。

回答4:

在古代宗法制中这叫主干与枝脉的关系。就是我们常说的祖宗吗,祖是主干,宗是枝脉

回答5:

祖,都是表示一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表示这个王朝的祖辈。宗,表示除了第一位皇帝外其他帝王的庙号与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