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要讲起来很麻烦,给你个连接你可以大概了解一下。http://baike.baidu.com/view/512624.htm#sub512624
以及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1858114.html
产生铁磁性的条件
铁磁质的自发磁化: 铁磁现象虽然发现很早,然而这些现象的本质原因和规律,还是在上世纪初才开始认识的。1907年法国科学家外斯系统地提出了铁磁性假说,其主要内容有:铁磁物质内部存在很强的“分子场”,在“分子场”的作用下,原子磁矩趋于同向平行排列,即自发磁化至饱和,称为自发磁化;铁磁体自发磁化分成若干个小区域(这种自发磁化至饱和的小区域称为磁畴),由于各个区域(磁畴)的磁化方向各不相同,其磁性彼此相互抵消,所以大块铁磁体对外不显示磁性。 外斯的假说取得了很大成功,实验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现代的铁磁性理论。在分子场假说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发磁化(spontaneous magnetization)理论,解释了铁磁性的本质;在磁畴假说的基础上发展了技术磁化理论,解释了铁磁体在磁场中的行为。 铁磁性
铁磁性材料的磁性是自发产生的。所谓磁化过程(又称感磁或充磁)只不过是把物质本身的磁性显示出来,而不是由外界向物质提供磁性的过程。实验证明,铁磁质自发磁化的根源是原子(正离子)磁矩,而且在原子磁矩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子自旋磁矩。与原子顺磁性一样,在原子的电子壳层中存在没有被电子填满的状态是产生铁磁性的必要条件。例如铁的3d状态有四个空位,钴的3d状态有三个空位,镍的3d 态有二个空位。如果使充填的电子自旋磁矩按同向排列起来,将会得到较大磁矩,理论上铁有4μB,钴有3μB,镍有2μB。 可是对另一些过渡族元素,如锰在3d态上有五个空位,若同向排列,则它们自旋磁矩的应是5μB,但它并不是铁磁性元素。因此,在原子中存在没有被电子填满的状态(d或f态)是产生铁磁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故产生铁磁性不仅仅在于元素的原子磁矩是否高,而且还要考虑形成晶体时,原子之间相互键合的作用是否对形成铁磁性有利。这是形成铁磁性的第二个条件。 根据键合理论可知,原子相互接近形成分子时,电子云要相互重叠,电子要相互交换。对于过渡族金属,原子的3d的状态与s态能量相差不大,因此它们的电子云也将重叠,引起s、d状态电子的再分配。这种交换便产生一种交换能Eex(与交换积分有关),此交换能有可能使相邻原子内d层末抵消的自旋磁矩同向排列起来。量子力学计算表明,当磁性物质内部相邻原子的电子交换积分为正时(A>0),相邻原子磁矩将同向平行排列,从而实现自发磁化。这就是铁磁性产生的原因。这种相邻原子的电子交换效应,其本质仍是静电力迫使电子自旋磁矩平行排列,作用的效果好像强磁场一样。外斯分子场就是这样得名的。理论计算证明,交换积分A不仅与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有关,而且强烈地依赖子原子核之间的距离Rab (点阵常数),如图5-13所示。由图可见,只有当原子核之间的距离Rab与参加交换作用的电子距核的距离(电子壳层半径)r之比大于3,交换积分才有可能为正。铁、钴、镍以及某些稀土元素满足自发磁化的条件。铬、锰的A是负值,不是铁磁性金属,但通过合金化作用,改变其点阵常数,使得Rab /r之比大于3,便可得到铁磁性合金。 综上所述,铁磁性产生的条件:①原子内部要有末填满的电子壳层;②及Rab/r之比大于3使交换积分A为正。前者指的是原子本征磁矩不为零;后者指的是要有一定的晶体结构。 根据自发磁化的过程和理论,可以解释许多铁磁特性。例如温度对铁磁性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原子间距加大,降低了交换作用,同时热运动不断破坏原子磁矩的规则取向,故自发磁化强度Ms下降。直到温度高于居里点,以致完全破坏了原子磁矩的规则取向,自发磁矩就不存在了,材料由铁磁性变为顺磁性。同样,可以解释磁晶各向异性、磁致伸缩等。
谁说只有铁才能被磁铁吸住呀?钴和镍也能被磁铁吸住。
磁场对各种金属对都有作用力,没有例外.但分三种情况.以此将金属分为三种:顺磁体、逆磁体和铁磁体.
1.顺磁体:可被磁铁轻微吸引.
2.逆磁体:会被磁铁轻微排斥.
3.铁磁体:会被磁铁强烈吸引.
铁磁体仅有三种:铁、钴、镍.其余或是顺磁体或是逆磁体.还有他们的合金,其磁性质是含量不同程度的接近铁磁体.
含镍的不锈钢可被磁铁(强烈)吸引.不含镍的不锈钢(通常含有铬)对此铁反映微弱,不易被察觉.后者因为含有铬而硬度较高.前者就是通常所说的不锈铁.
将铝和铜用较长的细线悬吊,并使之静止不摆动.用磁铁横向慢慢接近铝或铜,可发现它们将被轻微吸引或排斥.所以他们分别就是顺磁体和逆磁体.
吸铁石学名磁铁
磁铁是磁体的一种.
磁铁能够吸住铁、镍、钴等金属,俗称为吸铁石.可分为一般常见的永久磁铁,以及通电时才具备磁性的电磁铁.磁铁若制成棒状或针状并悬挂起来,会很自然地指向地球的南极和北极.磁铁分为大型磁铁和小型磁铁.
大型磁铁
磁铁的用途很广泛,利用电磁铁,制成运送钢铁的起重机.通电后成为磁性强大的磁铁,所以能吸住笨重的钢铁.放下钢铁时只要切断电源即可.
小型磁铁
与大型磁铁相比之下,指南针显得既小又轻,磁性也弱了许多.指南针的作用不在于吸铁,而在于反映地球的磁力.
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磁铁两端磁性强的区域称为磁极,一端为北极(n极),一端为南极(s极).实验证明,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
铁中有许多具有两个异性磁极的原磁体,在无外磁场作用时,这些原磁体排列紊乱,它们的磁性相互抵消,对外不显示磁性.当把铁靠近磁铁时,这些原磁体在磁铁的作用下,整齐地排列起来,使靠近磁铁的一端具有与磁铁极性相反的极性而相互吸引.这说明铁中由于原磁体的存在能够被磁铁所磁化.而铜、铝等金属是没有原磁体结构的,所以不能被磁铁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