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之推。
具体故事:故事出自春秋时代的晋国。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当时介之推一直忠心耿耿陪伴,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割股肉供文公充饥。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重耳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
晋文公后来找到介子推的遗体,准备安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并在山上建立祠堂。晋文公还命令把绵山改为“介山”,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