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隐睾症或称睾丸下降不全,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体重大于2500克的足月婴儿发病率3.4%,未成熟儿达30.3%。
一、小儿隐睾症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据推测可能是多种因素产生的后果。
1、解剖结构异常;精索或输精管过短,腹膜后纤维粘连,内环过小等。
2、遗传倾向可达5.8%,小儿隐睾症父亲发病率1.5--4%,兄弟中发病率6.2%。
3、青春期前垂体性腺功能紊乱的结果。
总之目前已提出隐睾是综合症的新观点。
二、睾丸或阴囊不正常往往是由双亲无意中发现,或是健康检查时发现。出生后即见阴囊一侧或双侧发育不良;阴囊空虚、睾丸缺如,有时阴囊上方腹股沟管局部隆起,可触及睾丸,一般较正常小,这种情况占75%。而睾丸滞留在腹膜后或腹腔内占25%,此种类型用手不能触及睾丸,需做B超或CT确定睾丸位置。B超对直径2厘米以下睾丸探测不敏感,CT可分辨出1厘米以下睾丸。
一岁前诊断为隐睾,应暂不进行治疗。因一岁前,尤其是出生后头三个月隐睾可能自行下降,而一岁后发病率仅0.8%。
三、内分泌功能测定及组织学超微结构研究表明治疗应在1.5--2岁进行,3--5岁后年龄越大不育率越高。据临床观察,如不进行正规治疗,双侧隐睾不育率大于90%,单侧隐睾不育率为50.6%。而经治疗不育率可下降50%。
开始治疗应先给予内分泌治疗,其目的:一、可促进睾丸发育,使已退化受损的细胞功能恢复或改善;二、促进睾丸下降,对较大儿童未用过激素者,术后宜补充使用。
目前,手术治疗隐睾为主要手段,手术方法为睾丸下降固定术,手术效果良好。
参考资料:http://www.tbaobao.com/disp/40656/index.html
小儿隐睾症耽误不得
隐睾是男性小儿的一种常见病,足月婴儿发病率为3.4%,未成熟儿达30.3%。但在1岁前,尤其是在生后3个月,隐睾可能自行下降,到达1岁时发病率近0.8%,以后下降的机会就很少。隐睾除造成畸形、心理创伤、容易并发扭转与损伤外,最大的危害是引起不育和恶变。据统计双侧隐睾不育率大于90%,单侧为50.6%,隐睾恶变率为正常睾丸的30—50倍,所以本病的及时诊断和合理的治疗至关重要。
近年来对隐睾的内分泌功能的测定及组织学上超微结构的研究表明,治疗应在1岁半至2岁进行,3岁后年龄越大不育率越高。单、双侧隐睾均应首选内分泌治疗,其目的是促进睾丸发育,使已退化受损的功能恢复或改善,另外促进睾丸酮的分泌使睾丸下降。内分泌治疗后睾丸不降者应进行手术治疗。
据统计,对隐睾患儿进行及时积极的治疗,单侧隐睾生育率可以提高至75%,双侧隐睾可达50%。
参考资料:http://www.wl120.com/yuer/Print.asp?ArticleID=94067
您好:
首先声明单睾丸虽然会对男孩的发育及性功能及生育有些影响,但完全可以通过及早的矫正和手术得以避免.我身边有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我们医院有个医生就是---他和双睾丸人一样正常生活,结婚生子--因为两个睾丸的机构和功能是完全一样的啊,就像人少了一只眼睛同样可以看东西一样--而且它也不存在影响美观的问题,您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您的孩子他很正常--治疗也只是小手术千万不要有什么精神负担...既然您感兴趣那么就把关于单睾丸形成的原因叙述给您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家庭幸福!
睾丸是胚胎在母体内第6-7周时开始形成的,当胚胎发育到3个月时,睾丸仍位于腰部脊椎两侧,腹膜后肾脏的下方。以后,在某些因素促使下,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下降,在第6-7个月时降至下腹部的腹股沟管,于第9个月时通过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内。
有些儿童的睾丸只能在阴囊的上方或腹股沟部摸到,称为假性隐睾或异位睾丸。如果睾丸位置过高,完全停留在腹腔内,可能就摸不到睾丸了,这就是所谓真性隐睾或睾丸下降不全,后者占隐睾的15-25%。那些睾丸虽已下降,但有时却又像捉迷藏一样缩回腹腔或腹股沟内,并再回到阴囊内的游离睾丸,并非真正的隐睾。
一般来说,单凭一次检查就想诊断出是哪种类型的隐睾是不大容易的。这是因为,不论是儿童还是成年男子,其睾丸的位置往往有很大变化,随着温度变化、恐惧、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睾丸可以缩到靠近腹腔附近。所以,一个健康男子的睾丸,也会出现类似隐睾的症状。就像开头时提到的,在洗澡时容易进行判断,因为这时在温热的洗澡水中,睾丸容易自然而然地降到阴囊未端。如果这时进行详细检查,就会得出比门诊单纯检查时更为明确的诊断。
那么,睾丸究竟为什幺没有按照正常情况下降到阴囊内呢?
睾丸下降过程受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胚胎睾丸产生睾酮,并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使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从而促使睾丸下降。因此,若在母亲妊娠期间滥用雌激素或孕激素,就会使胎儿睾丸分泌的雄激素不足,类似的各种生殖内分泌原因,均可造成上述几种激素分泌的不平衡,睾丸下降过程就会受到影响。
不过,引起隐睾的原因,主要还是与局部机械性因素有关。如连接睾丸的精索过短,腹膜信道腹股沟管狭窄或过早闭合,与阴囊底部相连的睾丸引带缺失,睾丸与周围组织粘连或形成粘连带,阴囊发育不良,睾丸未沿引带方向行走而进入"岔道"等等情况都可造成隐睾。有些学者认为,造成隐睾的原因与睾丸本身状态也有关,如发育不充分。因此,认为只要有一侧睾丸下降了就满足了的想法实在是太危险了。除了未降睾丸癌变的威胁外,已降睾丸也可能发育不健全,所以应及早检查治疗。
隐睾使睾丸处于相对高温下,使睾丸不能正常产生精子,两侧隐睾,可因无精子症而造成不育,发病率达50-100%。单侧隐睾,可波及对侧睾丸,不育的发病率达30-60%。如果睾丸停留在腹股沟部或耻骨部,因缺乏阴囊的保护,容易受压而发生损伤。
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高20-50倍。隐睾患者约有8%会发生癌变。高发年龄通常在25-35岁。有人指出,10岁以后复位的睾丸,无助于恢复生育能力,也不能减少恶变的可能。
阴囊内无睾丸的心理影响、第二性征发育不良造成的自卑感、婚后不育等都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精神创伤。
据调查,约2-10%的新生儿睾丸未降至阴囊内(早产儿可达20-30%),大多数在数月内可下降至阴囊。1岁以上的男孩仍有0.8-1%未下降。成人隐睾者占人群的0.2-0.4%,其中1/10系双侧隐睾。看来,1岁以上的患儿睾丸自然下降的机会是很少的。2岁以后,下降不全的睾丸会出现病理改变,随年龄的增长,病变趋于严重。研究表明,6-10岁的隐睾已出现轻度萎缩,11-15岁时已明显萎缩,16岁以后则严重萎缩,即使手术也难以恢复正常。因此,双侧隐睾在2-3岁矫正,而单侧隐睾在5-6岁前矫正,效果较好。
遗憾的是,很多人对隐睾不够重视,直到成年才到医院就诊。甚至婚后发现不育,再想手术为时已晚。有的已经恶变,只得作睾丸切除术。
治疗方法分为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由于双侧隐睾往往和生殖激素失调关系密切,故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其一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用脉冲式自动注射泵皮下注射或经鼻腔喷入,常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两种方法均无副作用。后一种方法较方便,但有效率为38-71%,不如前一种方法疗效高。其二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有效率为14-52%。但有使睾丸与阴茎增大和孩子实际年龄不符的副作用。
单侧隐睾往往与局部因素有关,尤其是并发疝气时,更应施行手术将睾丸牵引至阴囊固定,并作疝修补术。年龄过大或睾丸已严重萎缩,可以手术切除未降一侧的睾丸,另一侧正常时仍可维持正常性生活和生育。如血管过短,无法拉入阴囊时(约占隐睾症的5%),可考虑进行睾丸自体移植术。目前显微外科手术已有相当水平,移植时可先暂时切断睾丸血管,移位后再行显微吻合,复位好,血供应也很丰富。甚至有20多岁的人移植后恢复生精的病例报道。亦可采用多普勒超声流量测定法,这可清楚地显示睾丸脉搏,以示微血管吻合是否畅通。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临床自体睾丸移植,半年后出现精子。这在我国是首例。他们还开展了孪生兄弟以外的亲属供睾的睾丸移植。
已有癌变或怀疑癌变时,可切除该侧睾丸,以防后患。
可能患有隐睾症,即某一侧睾丸隐藏在身体里(极少数情况下两个都隐藏)。建议尽快去医院检查,可能要做手术。
这个不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性功能,但是不会生育,小时候要抓紧看医生,这个可以治好的,不用太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