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人观点,范蠡更厉害一些,也值得我们学习。范蠡本是楚国人,他受母命到越国出士。在为官期间,他极其忠诚,陪越王一起到吴国为奴。而且在此期间不失君臣之礼。吴王夫差预任用他,他却回应说“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婉言谢绝又不失气度。越灭吴后,越国众臣赞扬文种与他的功绩,只有越王勾践没有喜悦的表情。他便名看穿勾践心胸狭窄,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便辞官而去。后为陶朱公,三聚钱财,三散于民。始忠臣而不迂腐。
而吴子胥虽说也是春秋时期的名臣,但他入吴的主要目的是伐楚报父兄之仇。在阖闾时期吴子胥帮助阖闾弑君篡位,在夫差时期阿虽然忠于吴国和夫差,但是他自恃功高不注意调节君臣和与同僚的关系,是小人有机可乘,导致杀身之祸。这也不能不说是他的不明智。
这个提问最好别放在中国文学类,而应该在社会话题或者说历史话题。教育类也行。
当然是伍子胥了。范蠡不是将军,是个谋士,他们没交过战。
但范蠡比较出名,他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富商的代表之一。他又叫做“陶朱公”,现在几乎成为在代富商的代名词了,有富比陶朱公一说
1 【镜花缘之十】范蠡和伍子胥
历史上对范蠡其人评价很高。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句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蠡认为在有公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而且深知句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因为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范蠡被誉为“兵家奇才,商家始祖”。
作者: 假如你是真的 2006-6-17 17:56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镜花缘之十】范蠡和伍子胥
至于伍子胥的评价是这样的: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是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因楚平王十分昏庸,听信谗言,于七年(公元前522年)废太子建,杀太子师傅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伍子胥迅速逃离楚国,混出昭关(今安徽含山县西北),渡过长江,进入楚国的仇敌,日益强盛的吴国。
伍子胥投入吴国公子光门下。于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年)由他所荐壮士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助公子光夺回王位,称吴王阖闾。伍子胥遂与谋国政,“立城廓,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营造阖闾大城。从此,苏州成为春秋吴国的国都。伍子胥还在高淳向东至太湖的百余里开挖宽深的运河,并筑五条堤坝,以节制山水。既利农业灌溉,也是进兵楚国时的便捷运输水道。此运河称为”胥溪”,”胥河”。
经伍子胥和孙武振军经武,在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攻破楚国都城,使楚昭王仓皇出逃(楚平王已死于公元前516年)。伍子胥报了父兄被杀之仇。 伍子胥因功封于申,所以又称申胥。夫差元年(公元前495年)大兴水利, 伍子胥连接惠高,鼓港,处士等河流的运河,称为”胥浦”,减少了水灾,使经济繁荣。 伍子胥终因劝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力主停止伐齐而渐被疏远。以致在夫差十二年(公元前484年)被夫差赐死,投尸江中。吴人敬仰其忠烈,尊为潮神,建伍子胥庙,胥王祠,立坟墓,历代祭祀。现祠庙被毁,墓已重建。
没有可比性,对于自己效忠的君主来说都是大好人,只不过勾践重用范蠡,伍子胥却遭冷遇而已
不能比较 立场不同....但是毕竟夫差别灭 更能说明范蠡在某些方面更胜伍子胥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