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之路的思考
9月4日到14日,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光电子产业与科研的发展情况,我先后走访了中科院
北京半导体所,北京福创光电子公司,北京海特光电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大学,86
3光电子总体组,武汉固体器件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光电系,长飞光纤公司等单位,通
过与相关人员的接触,我对中国光电产业的现状和未来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1 体制和市场意识的欠缺对于光电产业发展的影响。
福创公司和海特公司都位于清华东路中科院半导体所的院内。福创以王圩院士为技术带
头人,北京伊斯苛兰公司为其带来发展资金,目前正在积极从德国政府引进政府贷款。
海特的历史要悠久的多,以陈良惠院士领头,合作方是北京节能公司。在整个光电子产
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下,这两家公司今年的发展都不错。福创现在622M以下的DFB激光器(
DIL封装)和收发一体模块等产品在市场上反映很好。该公司刚刚开过董事会,通过了对
新任领导人的任命,并正在积极准备进一步扩产和ISO9001的认证。技术方面同日本某公
司准备合作发展封装技术。福创公司现有40多人,2000年计划目标1000万人民币。海特
公司目前的980nmTO封装的激光器和1310nm激光器等产品销售非常好,月产量有近千只,
主要定单来自国外。目前该公司正在招募工人和技术人员准备进一步扩产。今年的销售
额将会突破5000万人民币。海特和福创都有芯片制造能力,其大多数产品都是自己制作
的芯片,而且实现了大量出口。这在民族光电产业里面是了不起的成就,这证明我们的
光电子工业有可能真正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另一方面这两家公司的发展我感觉都还欠
缺一点什么。我在私下里鼓动他们搬出半导体所,实际上我是认为他们应该向传统体制
告别,应该大胆溶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举一个例子,半导体所作为科研单位一年有两个
假期,在假期内水电的供应都有限制。这些都影响了作为公司的海特和福创的发展。再
比如海特的销售部门只有2到3个人,销售人员很少需要自己出去找定单。再比如两家公
司在扩产的速度上都明显比较慢,第一线的生产工人都不是很多。从半导体所的整体来
讲,两家公司的产品线有重复,而且在技术上不能互相借鉴,半导体所多年积累下来的
很多技术优势不能为两家公司充分利用。同北京的整体气候一样,我认为他们的市场经
济意识还没有真正产生(或许面临很多我不知道的困难)。如果放到深圳来整个情况可
能会有很大改观。海特和福创的问题可能也是研究所办企业的通病,同样类似的有福建
晶体公司,重庆航伟公司等。作为技术的重要来源的研究所,如何处理好同所里的关系
应该是这些所办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武汉固体器件研究所的情况要好的多,
走进其崭新的大楼,我有一种被震慑的感觉,从根本上他们有了一个公司应有的外观。
武汉器件所本月就要同信息产业部脱钩,年底前可能会正式按公司制运营。目前正在同
多家外商谈判合作事项。该所目前的主要客户主要集中在国内,以烽火公司为主,目前
正在积极开发国际市场。我参观了该所的生产线,除感觉排列不够紧密外真的很有气势
,具备了一个生产性企业的条件,从这方面讲比面对面的武汉电信器件公司还要好。目
前产品线主要以EDFA,跳线,WDM器件,分路器等为主。引人注目的是该所是国内首个能
提供FBG产品的单位。同其他研究机构一样,该所还承担了很多863课题,显示了很强的
技术优势。特别地我还要指出该所的员工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据说多家外资公司曾私下
向很多员工招手,但最终一无所获。另一方面武汉固体器件研究所还是未能彻底摆脱研
究所机制的束缚。她的销售部门仍然叫做经营科,20多人的销售队伍很多只有四五十万
的销售额,对于重要的海外市场,该所的人员出国仍然要层层审批。这一切有望在公司
制后彻底改变。
2 科研工作的中心应该转移到光器件上面来。
此次行程我还走访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他们基本上是我国光纤通信
与光电子科研的一个缩影。实际上我此次上北京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到科技部呈交科技
部下达的攻关计划项目建议书。在火车上我就在考虑我们国家的最高科技发展主管部门
究竟应该如何在自己的攻关计划中体现对产业的引导。事实证明我们国家的光纤通信和
光电子科研发展走了一段弯路。两年以前我曾经参加过一次863计划光电子主题的项目评
审会,我记忆犹新的是简水生院士提出的发展铒纤和980nm泵浦激光器的建议,很多专家
对此不置可否。那次863投入重金支持的WDM/OTDM系统实验在今天看来意义要小得多。1
995年香港IOOC时我记得国内开发器件的单位还很多,可是5年以来在要显示性的方针指
导下渐渐偏向系统研究。5年以来一直坚持研发器件并取得成就的也就要属华中科技大学
光电系了,在黄德修,刘德明等老师带领下,在SOA,FBG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深
圳恒宝通为其投资300万人民币要求联建实验室,深圳富士康也准备与其合作。更主要的
在今天国内各大光器件公司,光通信公司内活跃着一大批华中科技大学光电系的毕业生
。我对他们的成就和眼光深表敬佩。与此对照,原来很活跃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都显
得相对落后了。北大一批人去美国开办了Sigma公司,可惜与风风火火的北大方正等公司
相比还未成气候,谢教授去出任了信息产业部的司长,如今只剩下徐安士老师等还在支
撑门面。引以为荣的是与深圳瀛海威光电的合作,在成功吸引到香港人的资金投入后,
该公司在今年上海展上风光了一把,可惜在市场上动静还不大。希望北大能够把新一代
光网络设备引入该公司使之成为中国的Corvis。最新的消息北大微电子所已经开发出ME
MS器件的样片,正在开展封装。这无疑对于北大是个大大的利好消息。国际上开发此类
器件的公司几乎已经被大公司收购一空,现在就看北大如何动作了。清华大学是我国光
纤通信和光电子科研的中心,拥有一批极优秀的人才。可是股市上呼风唤雨的清华概念
没有被引进到光电子产业中来,据说清华正为此与某公司合作。原来清华的一些传统强
项如铌酸锂调制器,EA调制器等这几年进展不大,错过了产业化的大好机会。在国内这
一轮光电产业热面前,我看清华是吃了大亏,只有自己的名气可以卖。写到这里,我想
再反思一下我们国家的科技开发政策,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应该是典型的社会主
义特色的东西,在计划经济时代开发什么,研究什么领导和专家就可以说得算,可是在
市场经济下,还应该听一听市场的意见。应该说我们的决策人是认识到这一点了,从19
97年863主动找飞通公司到建立国家863产业化基地,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是把市
场的意见我认为却始终没有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顶多是一个重要的陪衬。从我念书
的时候起我就认为我们的科研和产业脱钩,学校里做的东西不知道有什么用,不知道该
做成什么样的才有实际意义,对于该做什么也并不是总很清楚。我在飞通这几年我认为
我解决了我自己的这个问题,我清楚地知道市场需要什么,该做成什么样的产品,应该
在哪些技术方面努力。我想我的这个转变也应该发生在我们科技开发政策上,要从表面
上重视转变为实际上的主要依据,要从计划经济的国家计划转变为市场经济的科技贷款
评审(更好的应该是风险投资机制),要把申请权释放出来,让更多的新创业公司可以
申请。把裁决权放在由专家,领导和市场联合的手里。国家基础性科技计划应更倾向基
础研究,包括理论,工艺,原材料等,应该从整个产业发展的角度和带动国家相关经济
的角度来确立计划。与实际产品相关的应更多的放到公司与和公司合作开发(如恒宝通
投资华中科技大学)或象美国一样有受特殊部门如国防部资助。国家科技开发计划应该
有明确单一的目的,如欧洲的RACE计划。我强烈建议国家确定明确的光电子产业发展计
划,重视电子陶瓷,电子胶粘济,加工设备等相关配套工业的发展,重视工艺人才和市
场人才的培养(为什么不能建立光电人才培训中心,对那些想做光谷的城市这一点有特
别的意义)。不管我的这些意见对或不对,我呼吁更多的人象我这样来反思一下。
3 华科和康顺公司
我没有去福州,但是通过最近与华科公司一些前员工的接触,从他们的口里这两家公司
的发展令我感到震惊。“华科的生产线象飞机场的跑道一样壮观”,“他们想做什么产
品就能把哪一个做到世界第一”。“华科和康顺明年能做到2亿美元的销售额。”这是令
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也许你同我一样感到吃惊,也许你有不同意见。但是我已经从不
止一个华科前员工嘴里听到这样的说法。康顺是华科被JDS UNIPHASE以6500万美元收购
后原主要技术人员出来成立的另一家生产同样产品的公司。我浏览了他们的网页,如果
你不仔细看简直看不出这是一家中国公司。这从侧面表明他们的管理风格非常的西化。
华科的创始人是在受到研究所机制的束缚之后,得到香港的投资,利用原来福建晶体所
等积累的技术和人才,利用其在北美的众多同学关系取得成功的。这同厦门安特的陈博
士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同安特不一样,他们的市场观念更强,西化的更厉害,魄力更大
。华科和康顺无疑是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上的一个传奇。我认为他们最成功的一点就是
始终坚持两眼向外,始终坚持开拓国外市场。另外华科的发展产生了康顺,他们也为中
国光电产业贡献了一批人才,这也是他们的成功点。
4富士康
富士康精密组件公司现在在中国的光通信与光电子行业里面无疑是一个典型,除了有钱
什么也没有。不过他们坚决进军光电产业的决心同样也是典型,一大批同他们一样的在
传统行业里面取得成功的公司正在积极谋求进入光电产业。这个消息对于正在搞光谷的
各地政府来讲是个好消息,但如何帮助他们进入却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他们缺乏的第
一是好的项目即切入点,第二是人才。在没有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富士康们仍然积极行
动,此次我了解到富士康公司已经准备向北大,清华和华中理工投资,请高校替他们找
项目,准备产品,培养人才。
唉,其实就是物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