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的历史沿革和名称来源是什么?

2024-12-22 00:17:4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运城以前只是个镇,好像是安邑县下辖的一个镇
1949年设运城专区,专署驻运城镇,辖安邑、万泉、河津、稷山、新绛、闻喜、绛县、垣曲、夏县、平陆、解县、芮城、虞乡、永济、临晋、猗氏、荣河等17县及运城镇。
1954年,撤销运城专区,并入晋东南专区
1970年设立运城地区,地区驻运城县。晋南专区的运城县、新绛县、绛县、稷山、万荣、永济、夏县、闻喜、平陆、垣曲、芮城、河津、临猗等13县划归运城地区。
1994年,撤消运城县、河津县、永济县,设立县级运城市、河津市、永济市。
2000年,撤消运城地区,设立地级运城市;原县级运城市更名为盐湖区。

楼主想具体了解的话,可以查阅安邑、解县、虞乡县等相关资料,这些县几经周折,终成为历史,合并为现运城行政版块。

回答2:

运城行政地图
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均在这里。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惯称这一地区为“河东”。新中国建立后,成立运城专署。1954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地区撤消,重设运城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运城市。? 运城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年平均降雨量525毫米,日照2350小时,气温13摄氏度,无霜期212天,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历史上“嫘祖养蚕”、“后稷稼穑”、“舜耕历山”等与农业有关的优美传说均发生在这里。在四、五千年以前,河东先民已掌握了种植高粱的技术,开中国高粱栽培之先河。在三千多年前,已有劳动人民在黄河、汾河谷地建立了农业据点。春秋末期,这里的汾河谷地就因农业发达、人口聚集而兴起了著名的城市绛州(今新绛)。新中国成立后,运城一直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的麦棉、花生基地。13个县(市、区)中有11个曾被列为山西省商品粮基地县,其中六个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两个被列为国家商品棉基地县,一度被称为“山西的乌克兰”。近年来,坚持科技调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果、畜、菜、粮、棉五大主导产业,粮经比例由过去的8:2调整为5:5。仅苹果一项就达300多万亩,成为全国优质果品基地之一。龙头企业发展到232家,32家初具规模,带动全市22万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新绛、粟海、忠民、存宝花生米产业集团跨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编辑本段交通概况
运城市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公路方面,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全市高速公路覆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居全省第一。大(同)运(城)、运(城)风(陵渡)、运(城)三(门峡)、东(镇)济(源)等几条高速公路连华北、接中原、达西北。通车总里程达到14063.5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99.2公里;全市高速公路达到315公里,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北上太原、南下西安、东去郑州都有高速公路直达,运城中心城市到各县市一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 铁路方面,南(大)同蒲(州)铁路北接太原,西南方向与陇海铁路大动脉连接;侯(马)西(安)铁路是晋煤外运的大通道,目前正在进行扩能和电气化改造;大西客专运城段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预计将在2014年完成建设;运城至河南三门峡铁路已经列入“十一五”规划。 航空方面,截止到2008年12月28日,运城关公机场(简称“运城机场”)年客流量达到301070人次,首次突破30万人次大关。运城机场2005年2月7日通航以来,客流量增长迅速,由最初的5.4万人次增长到2007年的近21万人次,在全国民用机场排位由94名上升至2007年的77名,在山西排名第二。经过扩建后,飞行区等级达到4D,跑道长3000米、宽60米,站坪面积4.4万平方米。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运城机场充分发挥运城市黄河金三角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运城机场一班人发扬“求实、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坚持“安全第一、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大胆探索适合运城机场特有的运营模式,积极开拓市场。目前,运城机场现开通运城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昆明、三亚、武汉、太原等13条航线,其中北京每天3班。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2005年,运城市辖1个市辖区(盐湖)、10个县(临猗、万荣、闻喜、稷山、新绛、绛县、垣曲、夏县、平陆、芮城),代管2个县级市(永济、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