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齐长城的书籍

2024-12-27 03:00:3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伟大防御工程所经行的地区情况十分复杂,既有巍峨群山,滔滔大河,又有浩瀚荒漠和茫茫草原,在这样不同的地理环、境下要把城墙以及关隘、戍楼、斥堠等防御设施修建起来,并连成一气, 绵延万里,不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的今天,也是会遇到重重困难的.那么这项宏伟硕大的工程是怎样实施的呢? (一)修筑长城的劳力来源 关于历代修筑长城用工,史籍仅有一些零散记载,《金史地理志》云:“堡日用工三百,计一月可毕. 《金史章宗本记》又载,金修西北路“边堡城隍,西自坦舌,东至胡烈九六百里,向以起筑匆邃,并无女墙副堤.近今修完,计工七十五万”.也就是说筑一座周长约一里的戍堡需工几千,补筑一段长六百里边堡城池的女墙副堤用工为七十五万.以此推算,要把秦汉金明的万里长城修、起来,所需工数是何等的惊人!筑城所需工数如此之巨,那么这些劳力是从何而来呢?综合历代长城的修筑情况,大体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戍边士卒充当了筑城主力.《竹书纪年》所载(周显王五十年,梁惠成王十二年)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战国时,魏国的长城是军队所修筑.又据《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始皇北逐匈奴悉收河南地后,就以戍边的三十万大军修筑长城,历时几年完成.再有北齐长城也是以戍边士卒为主修筑的;北齐王朝还采取“发寡妇以配军士”的办法,使戍边军队能够常年安心筑城.另据《金史·张万公传》载:金修西南、西北路、沿临潢到秦川的界壕,是三万士卒连年施工才告竣的. 二是大量强征民夫服劳役和招募饥民.秦时修筑长城除动用几十万军队外,还征调了五十万民夫.隋大业三年修筑在今内蒙古境的“西距榆林,东至紫河一段长城时,征调丁男达百万余,一旬而罢.另外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金修临横路壕堑,不但“军民并役”,而且“又募饥民以佣即事"I金史·完颜襄传). 三是充军犯人,秦时有一种将犯人罚去筑长城的刑法称作“城旦”,其名始自始皇三十四年(公元213年).李斯的焚书建议,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史记始皇本记》,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除秦纪及医药卜星种树之书外,民间所藏诗书等类书籍一律销毁.逾期不烧此,即施以“城旦”的刑罚,所谓“城旦”之罪的,先擎面刺黑,然后剃去头发,铁圈束颈,送去修城.此刑甚为苛酷,白天要轮流巡守,夜间才让筑城,刑期四年,后至汉代,仍沿用此法. (二)长城工程的施工管理 修筑长城要规划设计而后施工.施工时,由于长城工程工地长,因此施工管理是十分复杂的工作.为了便于管理,保证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历代多采取分工包修,各负其责之办法.例如明代的长城是由管辖长城的九边各镇分段承包修筑的.在内蒙古境内的明长城当时分属山西、延绥、大同三镇所辖管,其修筑也是由三镇负责. 明代修筑长城除大的工程和重要关口,由中央政权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和民工或由镇调集劳力去修外,一般均由镇逐级分到下面,用包干修筑的办法去完成(据《偏关志》记载).修筑西起老牛湾东至丫角山一段长139里的大边,就是分解为五段分别由五个堡子包修的. (三)长城的施工方法利用自然险阻筑城设防,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故“因地形用险制塞”,是蒙恬修筑秦长城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和方法.这也是在总结先秦修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并为后代所采用。例如在内蒙古固阳县的长城是当年蒙恬利用险峻的山势修筑的,是沿着山脊内低外高而筑,其间的“固关”则是建在两山之间峡口处.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与材料.内蒙古林格尔县南杀虎口的明长城,也是沿山脊修筑的,因山脊本身就好似一道大墙,再在山脊上修筑长城,就更加险峻了.这样建在山脊上的长城,从外侧看去非常陡险,但内侧却比较平缓低矮.既可提高防御能力,又利于士卒上下供应军需.还有一种叫山险墙和劈山墙的,也是利用自然山险将一些悬崖绝壁劈削而成.小险墙是利用高山的险阻嶂壁为墙.劈山墙是利用险峻的山岭顺山势加以人工劈削而成.

回答2:

近看长城是什么样的。具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