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就目前来看,有相当多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薄弱。主要的表现有:对于教材、教师的过分依赖;不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体验;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薄弱又使对他们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一句空谈。
以前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多少少都会遇到来自课程安排和教材的一些压力。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从课程的设计理念到具体的内容标准,都突出地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思想,这就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基于以上原因,我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做了一些探索。具体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好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单纯的复制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复印机。前人总结出来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和发现。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知识掌握。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例如,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边制作染色体的模型及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时期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有的学生发现并提出“是什么决定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那些非同源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的问题,这就是教学的起始,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去应用模型、实验和查询资料等,学习新知识乃至创新,这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身处信息社会,学生面临的不是信息的缺乏,而是一场信息风暴。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这一标准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表述。其中信息素养的标准有三条: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所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
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阅读从时间上分预习阅读、课中阅读、课外阅读。预习阅读可以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听课,使学生在听课时有了一定的针对性;课中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课外阅读可以做到对知识的巩固,对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络化。只有当学生明确了阅读的意义,才能积极参与到阅读中去并从阅读中体会到掌握知识的快乐。
在阅读中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我指导学生对同类知识做以分类,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复习“水”时,我让学生整理出生命的起源条件,水的作用,水的存在形式,水的吸收方式,产生水的生理过程及方程式,产生水的细胞器,人体内水的平衡与调节等等。
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我接着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能提纲挈领地归纳大意,形成知识网络。此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表的阅读,使学生具备图文转化的能力,明确其出题意图,领会其质,把握住知识的内涵。
四、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无论是课上布置的作业还是课下布置的作业如果没有及时检查,或者是只有检查而没有评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应该每节新课前,先提问学生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将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让学生讨论,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予以鼓励。通过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学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多方面,我们要针对具体的学情进行指导,力求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一种学习的能力,对具体学生还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因为他们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区分,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能力,从而走出学习的困惑。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求知。并积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重难点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也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